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屈原悲愤投入汨罗江,人们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就用竹叶把糯米饭包成菱角形的粽子,划船竞渡,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食鱼虾鳖蟹。端午节的民间习俗有很多——插艾蒿、佩香囊、赛龙舟,但是我们最喜欢的是吃粽子!
古人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里的“鹜”就是鸭子,“角黍”就是粽子,顿时眼前的画面感:灶上的大锅里,水咕嘟咕嘟地沸腾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粽子像是一只只胖乎乎的鸭子,热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
小时候在十堰,家家户户都没啥好吃的,小孩子就盼着过节解馋。快过端午节了,母亲买回来一大把粽叶,说我和姐姐该学着包粽子了。她早上泡了一大盆糯米,还准备了一碗五花肉,切成小长条,用酱油泡上,接着又把粽叶也泡进水里。下午,叫了我和姐姐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母亲先作了示范,把两张粽子叠拼起来,反折一道做了个敞口袋子,再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加上两颗枣,或者是一条五花肉,上面再放些糯米,之后把粽叶包严实,用白麻绳扎起来。这么简单!我抓起粽叶也学着包起来。真是一看就会,一包就废!我包的粽子乱七八糟不成形,里面的糯米还纷纷往外散出来。看着我包的一堆粽子也整整齐齐地放进蒸锅里,还是忍不住高兴得蹦起来。眼巴巴地等到家里的大笼屉冒起了热腾腾的蒸汽,粽子终于出锅了,母亲开始装盘,我和姐姐赶紧帮忙摆放碗筷,桌子上放两碟子白糖,一大家子说说笑笑,剥出白胖胖的糯米粽子蘸着白糖,吃得又香又甜。母亲说:“粽子叶都别扔了,还可以留着用呢!”她把我们剥出来的粽子叶一张张清洗干净,铺开晾干了,再整整齐齐地收起来,用牛皮纸包好放进橱柜。
等我上大学到了外地,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才发现粽子原来也是各有千秋。我们北方人一般是甜口,糯米大多是加红枣,蘸糖吃;南方人的粽子就很丰富,糯米里面加红豆、加绿豆、加板栗,还有的加一块大肥肉,美其名曰“水晶粽子”。水晶加持的糯米晶莹剔透,肥而不腻,还伴着粽叶的清香。
一个寒假后,大家纷纷亮出家里带来的春节美食。我们寝室有四个女生,我来自湖北十堰,梅兰来自河南南阳,还有庆梅和林裕分别来自广西南宁和广西岩滩。两个广西妹子带来的竟然都是粽子,每个都巨大无比,沉甸甸的足有2、3斤!又不是端午节,怎么还吃粽子?而且这么大可怎么吃啊?庆梅和林裕说,广西人在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糯米里面放上五花肉、板栗,还有泡完去壳的绿豆。
正是不同地域不同风俗,春节吃粽子是广西很重要的民俗,粽子寓意“包中”,象征高中状元和功名;亲戚好友互赠粽子,寓意着将好运送给别人,也将好运留给自己;而且春节时气候寒冷,可以一次性做很多粽子,储存起来慢慢吃。
后来结婚成家,老公是广西南宁人,端午节和春节都有机会吃到老家寄来的粮粽。平时想吃就随时可以在超市或网上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也不会留下粽叶以后再用。
眼看又到端午,不管时代的变迁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传统节日的寓意都是要传承和发扬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都是寄托着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