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大风口讯】 科幻电影里的汽车“黑科技”是否让你记忆犹新——只要驾驶员轻松按下车内按钮,便能通过显示屏全面掌握路面情况。
这种以往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汽车电子外后视镜,今年7月1日起可以搭载在汽车上在我国合法上路了。而在东风,这一技术成果——“智能汽车电子外后视镜——车慧眼”,早在2022年已于湖北技术交易所成功挂牌交易,实现总收益约350万元,并将在东风风神皓瀚车型上首次搭载。
作为首个在鄂央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案例,“车慧眼”技术成果打通了技术成果估值、变现、落地的模式流程,为迎接市场化商业化起到了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近日,记者走进公司技术中心,了解“车慧眼”技术成果背后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奥秘。
焕新:科技创新赋予驾乘新体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不断焕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应用为驾乘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公司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车慧眼”技术成果就是一项颇具代表性的技术。
“车慧眼”采用外置摄像机与内置显示器,通过视觉信息数字化转换技术,将车外的实时图像处理分析后,通过车内专用高清屏幕显示,供驾驶员感知判断车辆周围环境。
传统外后视镜形如“耳朵”,这是为了确保镜面视野良好,而“车慧眼”采用外置镜头的方式传输影像,可以令“耳朵”体积减小约40%,从而使整车的风阻系数和风噪更小,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油耗、电耗的优势。为了防止雨水附着在外置镜头上影响使用效果,“车慧眼”镜头上还使用了特殊涂层,使其具备超疏水性质。内置显示器则采用高清晰度的数字化图像传感器,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记者体验时发现,“车慧眼”相当于为汽车装上了一双“慧眼”。相比传统外后视镜,“车慧眼”视角更广,调整起来也更加灵活,通过调整广角和长焦,改善了传统后视镜调节冗余度小、反光、视野盲区等弊端,更解决了传统光学外后视镜在雨雾天气下视野模糊、夜间成像不清晰等安全问题。
“车慧眼”以其在视角广度清晰度、安全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驾乘体验。在提升驾驶舒适性的同时,“车慧眼”可以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目前,我们正在标定车辆转向、变道时的安全范围。”“车慧眼”项目牵头人高虹介绍,后续,研发团队将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探索“车慧眼”与自动驾驶方向融合的可能性,进一步丰富“车慧眼”技术的产品种类。
东风风神皓瀚将成为国内首批搭载“车慧眼”技术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根据“车慧眼”当前具备的性能,搭载此款技术的新车,有望成为汽车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领跑者。
先行: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想要率先享受到汽车先进技术的红利,提升东风品牌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敢想、敢干和敢于突破,这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公司技术中心科技探索室经理、“车慧眼”项目团队成员李光一直从事智能驾舱领域研究,他说,科技人员一定要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车慧眼”研发初期,团队虽然人手不多,但彼此相互鼓励,贡献了很多想法,大家凭借对新事物的热情,很快完成了产品功能的规划和确定。
“传输速度要快”“清晰度要高”“视野必须是可变的,具备放大、缩小、方向调节功能”……这是项目研发初期会议室里常见的讨论,团队成员展开头脑风暴,为全新的作品“画像”。
“车慧眼”开发在国内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研发团队便深入研发机构、高校和研究院进行系统化学习,并采用整零协同、政企协同、校企合作的模式,在“车慧眼”的研发、转化、生产、落地环节,与业内同行协同努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车慧眼”项目团队在预研阶段,就开始进行专利策划,前期共策划12项发明专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0项专利申报。“以往都是研发结束后才开始做专利申报,这一次我们直接在项目前期就做专利策划。”“车慧眼”商务、技术变现转换负责人张贵平介绍,在项目正式研发前做好全面的规划,能使项目更加有序进行。
记者了解到,“车慧眼”项目从2019年研发初期,就紧跟电子外后视镜相关国标制定的脚步,这样,研发团队可以较好地了解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也能为国标的建立提供可靠标准。
从2019年起,“车慧眼”项目共经历了课题预研、实车验证、推广孵化、产业化方案落地、量产搭载五大阶段,实现“第一个制定标准、申请专利、研发产品,三线并行的全流程正向开发的模式”“第一个在鄂央企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案例”,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熠星大赛三等奖”“国家标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奖项,为公司技术中心其他研发课题走向市场化商业化起到了先行先试的带头作用。
笃行: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车慧眼”的成功研发,体现了研发团队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决心。
国标中规定,在环境温度22℃上下时,电子后视镜的延迟时间应小于200毫秒,屏显画面为30帧。而当前“车慧眼”的延迟时间只有120毫秒,屏显画面为60帧。为了这80毫秒和30帧的优势,研发团队在芯片、配套系统和程序设置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现在我们的研发已经进行到第三代,对‘车慧眼’来说,国标只是底线,我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软件负责人瞿爱敬介绍,“车慧眼”最开始的产品图像比较模糊,有画面信息传输卡顿和黑屏的现象,研发团队及时调整硬件选型,反复修订相应程序,效果令人满意。
为进一步完善产品性能,今年2月,“车慧眼”研发团队来到漠河,在极端环境中测试外置摄像头受温度和光线影响下的性能。
2月的漠河,东风试车场内白雪皑皑,反射的光线让人睁不开眼,这正是“车慧眼”研发团队想要的极端测试环境。在测试中,研发团队进一步解决了外置摄像头受温度和光线影响导致画面颜色出现偏差等问题。
“车慧眼”研发团队还采用国产化开发方案,和国内优秀的芯片及摄像头企业合作,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大大提升了产品议价能力。
搭载“车慧眼”的东风风神皓瀚量产上市日期越来越近,研发人员对“车慧眼”功能的调试,也到了决战时刻。
“车慧眼”研发团队已经下定决心,要进一步升级系统,致力于自动驾驶融合和图像增强算法的开发,并围绕智能驾驶在车端感知的应用开发、下一代汽车光通信、沉浸式体验等方面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品质、更优体验的产品。
(记者 于文欣 责任编辑 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