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大,各地饮食口味不同。俗话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说“南甜”吧,其中还有个高下之分。敝故乡无锡可称“南甜”之冠。美食家汪曾祺形容,无锡的名肴甜到齁,一般人没法吃。金庸《天龙八部》中也多次写到无锡名肴,尤其是写段誉“突然间闻到了一股香气,乃是焦糖、酱油混着热肉的气味”,那自然是著名的无锡酱排骨了。再简单介绍两点吧:一是在凭票供应的年代,即使是北京、上海,每人月供白糖仅半斤,无锡人却是得天独厚,每人月供一斤,全国头一份。二是无锡人嗜之如命的元宵馅竟是外地人鲜有问津的猪油白糖青菜馅。不过在昔日,普通无锡人平时也难得品尝酱排骨之类名肴,能吃到一碗糖拌炒麦粉就心满意足了。至今在江浙沪一带,菜肴偏甜仍是地域饮食特色。
20世纪60年代初,我从吃大米的江南来到吃玉米面的燕园未名湖畔求学,一待六年。艰苦年代,饭食不挑剔,能吃就行。唯一让我难受的是从小未吃过的生大蒜。学校大食堂的窗台上放着两个盆,一盆咸萝卜条,一盆生大蒜,那是给学生自取来就吃窝头、喝玉米粥的。我只取一两条咸萝卜就够,但住同寝室的北方同学几乎个个都要再掰几瓣蒜,嘎嘣嘎嘣咬得那个真叫香。一到夜晚就寝时,满屋的蒜臭味熏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向北方同学诉苦不迭,反惹来他们哄堂大笑。一位厚道的同学对我说,你也咬两瓣大蒜就闻不到蒜臭味了。几经难受试吃,我终于也学会了吃生大蒜。果然,从此再也闻不到蒜臭味了,渐渐地,我竟也好上这一口了。几十年后的如今,我依然时不时在吃饭时咬上一两瓣生大蒜,尤其是吃饺子、面条的时候。老家的亲友笑话我是南人北相、文人武相、细人粗相。
其后走南闯北,定居十堰五十余年,我的口味倒也随遇而安。十堰的三合汤、酸浆面我吃得惯,十堰周边及川渝陕豫的饮食我也吃得惯。唯一不感兴趣的是西式点心、西式餐饮,孩子们有时拉我去吃牛排、披萨、生三文鱼片之类,我也只是略尝而已。心里想,花那么多钱吃洋餐,还不如吃一碗襄阳牛杂面实惠。
如今年已老,我口味依然不挑剔,有啥吃啥,只是渐偏清淡,这也是按医嘱遵养生之道。有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在世不是只为了吃饭,人吃饭是为了走好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