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FENG BOX登陆马来西亚

百辆东风新车前往全球五大洲做试验

公司工会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滕州东风汽车商城开业 开业即签约交付1017辆订单

“电修腊梅”是如何练成的

东风汽车报   2021-03-10 17:48   东风商用车  
阅读量 576



“在维修电工行业,女性不是弱者,男工能干的活儿,女工也能干好。”秉持这样的初心,她在维修电工岗位一呆就是30年。

头戴安全帽,身背工具包,脚穿绝缘鞋,登梯子,钻地坑,接线路……在日复一日的繁琐与艰辛中,她以匠心守初心,从一名“电修小丫”成长为“东风工匠”,她就是“东风工匠”、东风商用车车身厂维修电工 杨玲 。



从不示弱的小丫

1991年9月,18岁的杨玲从技校毕业,成为车身厂装焊车间的一名维修电工。初入职场的杨玲满心期待有一个师傅带自己学技术,可刚上班的第一个月,杨玲就气呼呼地跑到领导那去告状。

原来,电工行业非常辛苦,经常要爬高上梯,天天接触电气设备,安全要求极高,操作要求也复杂。车间里的师傅们认为,女工分到电工班肯定就是过渡一下,干一段时间不适应就会转岗,何必费心尽力带个女学徒。

眼看着一起分到电工班的两个男同学,一到班组就被师傅“抢”走了,杨玲却被“晾”在线边,面对复杂的电路,她不知道干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干。一个月过去了,一起分来的两名男同学在师傅的指导下,已经能处理设备故障,杨玲却还在打下手、递扳手、换灯泡,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生性好强的杨玲一肚子委屈,只能在母亲面前默默落泪。

“哭有啥用,有本事你就干好!”30年前母亲的话,杨玲一直铭记在心:“师傅不愿意带你,是怕你学不好,你在技校能学好,在工厂一样也能学好。”

一气之下,杨玲就找到了装备科领导(那时车间维修工属装备科管理),执意让科里为自己安排一个师傅。科长见这小丫好学上进,就让维修班班长连维民想办法解决。“哟!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还挺厉害,你以后就跟着我学吧!”连维民安抚杨玲说。

第一次维修大型机电设备,面对写着“有电危险”的警示牌,看着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电气线路时,杨玲心里却没了底儿。爬高上梯腿在发颤,手里试电笔也在发抖。班长看得提心吊胆,连忙招呼她:“小丫,还是下来吧,我帮你干!”杨玲不甘心,站在梯子上说:“班长,您指导,我来干,边学边干。”她心想:“自己的活儿不能总是让别人帮忙干,如果有了依赖思想,虽然可以轻松一时,却永远学不到技术。”

那时全班三十多人中就她一个女工,和她搭帮干活的都是男工。如果她在男同胞面前撒撒娇、偷偷懒,他们也不会与她计较,而且对班里新来的小丫“特别关照”,钻地坑、修设备,这些技术活儿、脏活儿、累活儿都很少让她插手。可杨玲偏偏不满足于只给男工们当帮手、打下手,钻地坑、接线路,忙抢修,一脸汗水,一身油污,男工干的活儿她从不示弱。

由于班长平时管理的事儿多,没有专门的时间指导杨玲学技术,杨玲就把每一位有技术的同事当“师傅”。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她就跟在会的师傅后面,看师傅怎么解决问题。渐渐地,师傅们发现这小丫干活很用心,也有眼力见儿。师徒在一起干活儿时,需要上一颗螺丝,还没等师傅伸手,小丫已经把螺丝递了过去。哪位师傅干活儿忙不过来,小丫赶紧过去打下手,不怕累不怕脏,一点也不娇气。就这样,只要杨玲请教技术问题,师傅们都会耐心解答。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杨玲车间的工具柜里、家中的沙发上、茶几上甚至是床头柜上,随处可见《电工基础》、《电工手册》、《高级电工技术》等有关电工技术方面的书籍,只要一有空,她就随手拿起来翻阅学习。通过虚心请教,勤学苦练,她逐步掌握了维修电工的基本技术,在班上,男工能干的活她也能拿得起来,男工能干好的工作她也能干好。

据统计,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杨玲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先后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证书、AUTOCAD绘图证书及高级技师证书;连续多年在工厂和公司举办的员工技能大赛中获奖,成为工厂工种带头人;2007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举办员工技能大赛,在近千名参赛选手中她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维修电工技能工种状元;2008年她被授予“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荣誉称号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1月,她获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工匠”称号。



备受信赖的杨姐

从电修小丫到技术大拿,今年48岁的杨玲已在装焊车间工作了30年。如今年轻的工友都亲切地称她“杨姐”,他们说:“杨姐维修技术高,服务态度也好,她在现场我们就放心!”

“杨姐,D310侧围岗位,焊接设备故障。”“收到,马上过来处理!”3月6日,在车身厂装焊车间繁忙的总装线上,作业指导员李本超通过对讲机报修设备故障。正在现场巡检的杨姐收到设备故障信息后,赶快跑向到故障现场,距离故障现场6、7米远,还隔着好几台机器,杨玲就发现了故障的原因。她一边用手指着夹具下面的信号灯,一边在巨大的焊接噪声中,大声指导岗位操作工排除故障:“先把零件拿起来,重新放到夹具上,一定要放到位……”果真手到“障”除,停转的设备一分钟不到就恢复正常。

随后杨玲针对此次设备故障,专门给焊接操作工讲解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大家在设备发生故障后,一定要学会先根据信号灯判断故障点,零件没有放到位信号灯亮起,导致设备停转……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和针对性培训,增强焊接操作工的装备自主保全能力,防止类似故障重复发生。

每天杨玲一进入生产现场,就是临战状态,工具包背在身上,劳保用品穿戴整齐,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故障。她介绍,当前车身厂驾驶室日产量到达900台以上,面对前所未有的高产挑战,处理故障的速度要快些,再快些……生产现场像是打仗一样,保全工处理故障都是一路小跑,争分夺秒抢修,设备停工60秒,一线员工就要多连班一分钟。

在装焊车间,每一名装备保全工和生产班组作业指导员都配有一部对讲机,生产线上设备出现故障,作业指导员通过对讲机呼叫保全工,第一个响应的是杨玲,最先达到故障现场的是杨玲,处理故障速度最快的是杨玲。这一方面是来自她热情的服务态度,一方面是她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装焊车间生产设备数量多,种类杂,生产的车型品种多,车型转换也频繁,容易造成设备故障问题,往往一个信号没到位,就可能导致整个流水线不能正常运行。杨玲认为,作为一名合格保全员,必须准确判断问题出在哪儿,迅速解决各种问题和突发故障,才能将停工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降低员工的加班连点时间。为了消除一些因小故障和操作工人不会转换车型造成的停工等待,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设备操作流程,贴在现场,以供操作工学习,避免员工误操作设备造成停工损失。

保全班班长张庆丰介绍,近些年装焊车间焊接自动化水平逐年提升,焊接机器人就有80多台,其中有30多台都是近两年新增的,一旦机器人电气部分出现故障,诊断和维修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在影响设备停工的主要因素中,机器人故障造成的停工时间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对保全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机器人装备保全水平,杨玲一方面利用工厂学习平台和资源,参加每期的“车身厂舒章钧创新工作室”培训,一方面自学《机器人基本操作》《机器人基础维修》《机器人编程》等专业技能。用她的话说:保全工不光要腿勤手勤,还要脑勤,不及时更新脑子里的知识,是要被淘汰出局的。

如今,智能手机也成了杨玲学习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在她的手机图片收藏里,几乎全是与机器人业务相关的图片。每次参加机器人设备检修,她都要用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故障图,并将故障容易发生的部位,故障特点用图形标注出来,定期汇总、归纳、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找出本质化改善方案。然后把故障图片、维修心得和改善方案分享到班组微信群里,让班组同事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整个车间的装备管理水平。



妙手匠心的杨工

3月3日清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身厂厂区内,一排排砖红色的厂房林立,在春光的照耀下,静静等待即将到来的员工们。这一天,杨玲像往常一样,最早一个踏入焊装车间。

工作30年来,杨玲几乎总是焊装车间最早到岗的员工。“每天提前一小时,我可以把车间主线上的所有设备巡检一遍,确保当天产品下线顺畅。”杨玲说。

不仅是每天早上一小时,杨玲几乎把所有工作时间交给了现场。“找杨玲,得到现场去‘逮’她。”在记者采访中,杨玲的班组同事们向记者说道,她很少在班组办公室等待,而是坚持在现场。“一方面,我总觉得现场需要我,一喊我就要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想多看看,多向生产师傅请教,看有没有更多改善的空间。”她说。

“蹲现场”的习惯不仅让杨玲更快、更好地掌握了设备维修维护技术,也让她看到更多可能提升的空间,思考如何改善。

2019年夏日的一天,车间里十分燥热,一线员工们辛苦地操作着设备,一个个大汗淋漓。突然,D530总装线突然停线,员工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杨工、杨工,快来吊运小车处看看。”对讲机里传来焦躁的呼喊声。杨玲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来到故障地点,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吊运自行小车出现了故障,停在半空中造成了停线。

“老毛病又犯了。”杨玲在对讲机里回复工友。按照以往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杨玲叫来了钳工,用机械处理的方式把小车用升降机带走,但需要耗时一个多小时。这次故障发生后,生产线上的员工们被迫提前午休去食堂吃饭了,杨玲却着急得吃不下饭。“这问题要加紧解决,太耽误时间了!”她对前来帮忙的钳工师傅说。

这天起,杨玲就开始了她的一项“计划”——给小车设计一个可以自动升降的系统,如果再出问题,可以快速把小车运走,不造成停线。

生产线边,她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边嘀咕一边画图。不到一个月,就有操作工发现,生产线边的控制器上方又多了一个正正方方的铁箱子。“杨工,你捣鼓了这么多天,搞出来个什么新玩意?”工友问她。“保密!等哪天用上了你就知道了。”杨玲调皮地回答道。

有一天,D530总装线又因为吊运自行小车故障暂停了。杨玲赶到线边,笃定地打开那个神秘的铁箱子,附近的工友们不由得好奇地围了上来。原来,箱子里是一个备用电源,上面是几个固定的按钮。只见杨玲手指操控这些按钮,故障小车就直接自动抬升、运走,生产线又可以启动生产了。

“答案揭晓,这是我们自制的‘小车应急系统’。”杨玲向工友们介绍,当小车出现故障,将“小车应急系统”与小车进行联通,它就可以移动到维修站,就不阻碍生产线的运行了。“真是高明。”焊装车间装备电气主管张帝向杨玲举起大拇指。

对于杨玲用巧思来解决现场问题,年轻的张帝已经见识过多次,印象最深的还是2018年张帝刚入职的时候。

2018年夏天,张帝刚入职没几天,就发现了杨玲的过人之处。“我入职前,电气技术岗空缺了一阵子,听说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多技术岗的工作就是由这位杨师傅完成的。”张帝说。电器的日常维护、改善等工作按工作职责划分应该是技术人员来主导完成,但好学的杨玲既会画图做线路设计,又可以动手进行线路施工,在技术岗位空缺的时候,她主动承担了许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有段时间,车间里一条生产线频繁发生跳闸,但检查硬件后,发现一切正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许是电柜里出现了线路、元件的互相干扰。”杨玲提示维修人员。后来一查,果然是这个问题,技术人员将变频器从总线控制改成端子控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不好发现,杨工能提出这个检查方向,说明平时她的积累已经超出了自己岗位的知识。”张帝说。

不仅技术过硬,杨玲的细心、细致也让张帝感到了她的不一般。“每次合作任何项目,她总是自己也会在笔记本上画好图,笔记格外认真,所有的线路都标注好、线号准备好,施工前在现场一个个排列整齐。”张帝说。

杨玲认为,随着工厂设备智能化升级,电工应该主动学习,成为现场问题的重要解决者之一。2012年以来,她先后参与了《减少D530生产线自行小车故障时间》、《D530焊装线混流D310多品种改造》等改善课题,多次获得东风商用车科技进步奖、工人技术成果奖,先后参与的D560焊装线改造、D760后围自动化设备改造、D530/D560侧围自动化设备改造分别提升生产效率25%、20%、18%,为一线生产目标达成做出重要贡献。




进入东风汽车报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https://img.cjyun.org.cn/a/10683/202103/b7a3808804b16c3fc169005a91efa53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