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拿回了一台小米智能音箱。带回家的当天,母亲就缠着问我这个东西怎么用。我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演示了几遍使用方法,没过一会儿的工夫就听见客厅里此起彼伏地传来呼叫“小爱同学”的声音。
第二天是周末,还赖在被窝里的我,突然被一阵凤凰传奇的动感音乐吵醒。走出卧室门一看,母亲把音箱小心地放在茶几正中央,左手拿抹布,右手喷着84消毒液,捋起袖子开启一天的清扫工作。干活之余还不忘与“小爱同学”互动交流,场面十分温暖,让我不禁感叹那个曾经连微信、支付宝支付都搞不清楚的母亲,不知从何时起对电子产品如此轻车熟路。
在我的认知里,新兴科技产品的推广、使用人群一直是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同学聚会玩的AR游戏、活跃在各个大型活动中的无人机、各种智能配件和家居用品,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科技产品带来的奇妙体验。而对于父母那一辈而言,这些产品的操作过程未免有些太过复杂。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为了教会母亲微信支付,就那么简单的几个步骤,我前前后后教了她许多遍。后来在淘宝购买东西、退换货等等各种网络流程,母亲总是抱着浓厚的兴趣找我学习,起初我还能耐心地说几句,但是慢慢的我总是不自觉地提高音量,逐渐开始变得敷衍。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凡是和电脑手机沾边的事情,她第一时间不是自己去尝试,而是拨通我的电话。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开始习惯性地问我“这样好不好?”“可不可以?”曾经我觉得她什么都懂,而现在似乎变得更加依赖于我。
随着我们的慢慢长大,和父母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逆转。曾经弱势的一方开始变得强势,强势的一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我们无意识地开始变得强势,变得不耐烦,觉得他们变得唠叨,觉得他们做不好很多事,而他们则变成了那个处处看我们脸色的人。
这个时代,越来越智能化和数字化。我们宁可对着手机与对面相隔千里的同龄人闲聊半天,也不愿意每天抽出点时间和陪在我们身边的父母多说说话。他们不再年轻机敏,记性开始不好,但他们依旧为了融入这个时代,为了寻找与我们年轻人的共同话题努力学习着。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适当地放慢脚步,回过头牵起他们的手,和他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时代,一起去拥有这个精彩的、日新月异的、令人目眩神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