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跑步的时候,感觉天气明显比前几天凉快多了。跑起来比较轻松,跑完五公里,也没有像上周那么汗如雨下。想想,立秋已经好几天了。
跑步大概七年了。七年的时光好像很容易就过去了。日常的生活大约也像跑步,每个人的追求和体验不同。跑步,有人追求速度,有人追求长度,有人追求每周的频度。比如我,曾经也追求每周要跑多少里程,配速要达成多少,等等。跑步并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最开始是工作团队里有喜欢跑马拉松的人,而凑巧那年武汉马拉松开启,我这个没有啥运动细胞和体育爱好的人,为了陪同,慢慢喜欢上了跑步。后来就是五公里、十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再到新冠疫情之后,跑步越来越少、越来越慢,但还在坚持跑。
作家村上春树在写作之外,跑步坚持得非常好,在世界各地参加过很多次马拉松。他写了一本书,叫《当我们跑步时 我们想什么》。跑步能够提高心肺能力,锻炼肌肉力量,更能“放空”各种情绪,放下心理压力。我认同村上春树所说,跑步的时候自己可能思绪万千,也可能什么都没想,或者就听见自己的呼吸和脚步声,距离再长的话,就是机械向前。
七年跑步,确实提高了身体素质,底子不好的我,这些年感冒什么的少之又少。在两次马拉松赛事里感受到的自己和身边跑者的状态,很像不同人对于生活中的某些“事件”的感受。同样的42.195公里的里程,同样的风景和气氛,有人是享受,有人是忍受;同样生活中的平淡或者波澜、坎坷,有人觉得是忍受,可能有人觉得是享受,或者觉得理所当然地“接受”。享受跑步的前提是持续坚持得来的基础、跑步的初衷初心和更少的功利心;接受甚至享受生活点滴,大概前提就是过往的阅历、性格习惯、直到乐观、豁达。从忍受、接受到享受,这不同的心态和情绪,对自己行动甚至身体影响巨大,时间久了,个人面貌都可能不一样了。有人把压力转化成了动力,而有人被压力变成了“病例”。
如果没有这七年跑步,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自觉不是什么特别的人,芸芸众生而已,自己的生活,也如跑步那样,简简单单,不需要特殊的场地,不需要同伴对手,随时开始跑起来。但我又想,每个人又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个体。这个独特,是因为包含了许多特征排列组合出来的无数可能性,才独特。而就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特征表现,我可能又与千百万人是相似的。就如自己的际遇、性格、面对生活压力的反应等等,一定与千百万人有太多的相似。所以,不需要想太多,跑起来就好。
所以我想,跑步也好,生活也罢,开始了就努力向前,努力地体验,努力地感受和享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