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讯】【编者按】 医院要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而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则是关键。多年来,作为湖北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坚持“科教强院”“人才兴院”战略,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医教互助,不仅促进了学科专科发展,培养了一批批医学人才和教学人才,还形成名师效应,各学科带头人争做科教管理的“领头雁”,不断提升医院科研教学影响力,为推动国药东风总医院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本报特推出湖北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优秀硕士生导师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工作中的熊敏 邱锦/摄
“今年7月底,我带的最后一名医学研究硕士生已经毕业,圆满完成我的硕士生导师生涯。”9月23日,国药东风总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中心主任、湖北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优秀硕士生导师熊敏教授告诉记者,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带了17名硕士研究生(包括4名留学生)。
1988年,熊敏从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就进入国药东风总医院,听取该院名誉院长戴宗晴教授的建议,开启临床骨科职业生涯。1993年,熊敏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外科、手外科和矫形骨科进修学习。1996年,他攻读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成归来后组建了脊柱外科专业。2008年,他继续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期间,熊敏还远赴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深造交流,掌握国际骨科学先进技术。
一路走来,熊敏带领骨科团队长期专注专业领域高精技术探索创新,着力打造脊柱外科、微创骨科、骨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创伤外科、手足踝外科、烧伤整形科等临床专科,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临床、科研难题,将骨科建设成为湖北省临床重点学科,而这也让他迅速成长为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
近几年,国药东风总医院引进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VR技术,并已在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肩胛骨骨折、关节内复杂粉碎性骨折、髋关节置换、脊柱矫形、脊柱内镜技术等骨科领域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让更多患者受益。
“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全力打造成熟的数字化骨科诊治中心,用新技术造福更多患者。”熊敏充满信心,新技术加持,能帮助实现精准手术、智能化手术和微创化手术,为更多创伤患者带去希望,将骨科建设成为鄂西北骨科区域诊疗中心。
如今,工作三十多年的熊敏教授依然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年主持手术数百例。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他还兼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多所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医药学院骨科研究所所长,十堰市医学会骨科第二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十堰市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不仅在脊柱外科诊疗方面有颇高造诣,熊敏教授还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SCI 10余篇,专著4部,专利近10项、学术期刊编委3席。由他主持的《脊柱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科研课题,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湖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熊敏还荣获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工作多年来,熊敏教授总是积极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见解,手把手传授手术技术,帮助骨科人才,不断提高医院骨科专业诊疗水平。“从带实习生、规培生到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都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快速成长,尽快实现独立诊疗。”熊敏对临床带教有着自己的认识,他以身作则,以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医学是不断更新迭代的学科,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提升自身医术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在熊敏教授看来,医学教育任重道远,身兼医者与师者双重身份,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并积极投身于临床研究,加快学习成果转化,在治病救人和教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 邱锦 通讯员 蒋辉 责任编辑 龚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