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进行二次装修,建筑垃圾堆放在楼下垃圾桶旁边空地,打算等装修结束,攒够一车再处理。临近春节,物业开展节前环境清整,几次电话催我,希望我尽快将建筑垃圾清理走。
我站在阳台上暗自思量,想起时不时在我眼前晃悠收破烂姓胡的老人,处理旧家具时跟他打过交道。拿起手机,说明我的意图。过不大一会儿,胡姓老人踩着三轮车出现在我的楼下。他的三轮车前板挂着一个废纸壳做的广告牌,上面用红色记号笔写着他的业务范围:收旧家具、旧电器还有旧衣服。也曾目睹他在垃圾桶拾荒。
我抬起胳膊指了指小路一旁。老人穿着朴素,背着手,绕着堆成小山一样的建筑垃圾,走了半圈,歪着脑袋问我,“你想出什么价格?”
基于对市场价格秩序的维护,也夹杂着对勤劳老人的敬意,我说出了比市场价略高一点的价格,伸出一根手指头。老人后退两步直摇头:“我已经八十多了,这么多东西,我要搬上三轮车,还要跟你拉到小区的那边去,还要往下卸。你这个价格,太低了,我要做这么多事!”
我思忖着,时间不等人。我用商量的语气:“要不你开个价?”他低头思考几秒,伸出手指,想讨价还价。在斤斤计较的争纷中,我扭头看了看周围。正值中午,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小区角角落落,还是感到冷冷的寒意。邻居们都在准备过年呢,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有点空旷和冷寂。
除了我这一堆,别处都已被保洁打扫得干干净净,是文明小区的样子。我点了点头:“就依你的价吧!”最终以市场价的1.5倍成交。
老人紧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蹬着三轮车上下跑,可能几天也挣不了这一次的钱吧。自从小区加装启用了“有偿智能回收箱”,居民可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可回收垃圾有偿服务,省时又省力。老人的收获大不如前了,只有天气晴好,他还是坚持出来工作。
当我把钱付给他,老人满脸堆笑,立马将蛇皮袋子扛上三轮车。“我保证全部给你整好,把这一堆打扫干净,不会让物业再找你的麻烦!”老人说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他精神矍铄,干活利索,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八旬高龄的老人,除了脸上皱纹多点。我一直误以为他六十多岁。
想起我的一个前同事大余,她年逾四旬,娘家奶奶已经是鲐背之年的高龄老人。四世同堂,几个儿子家境都不错。这个生活在恩施大山里的土家族老人,跟小儿子住在新建的农家别墅。九十多岁还固执地忙碌在家门口的菜园中,夏季挥汗如雨,秋季依然挥舞着锄头。
所有人都认为,晚辈孝顺衣食无忧的她可以啥也不做,坐等儿女伺候。但是这个老人就是闲不住,四季忙碌勤耕耘。儿女们劝也劝不住,就由她去了。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似乎成为了常态。研究表明,参与各种活动、保持一定的精神和身体忙碌感,可以有效降低焦虑感,能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心态,降低抑郁,增强免疫力。适度的忙碌不仅能让生活充实,更可能是通向长寿的一剂良药。
收破烂的老人和土家族老太太,看似劳作辛苦,这也是他们健康长寿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