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在武汉基地开展安全检查和高温慰问

公司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职工合唱汇演举行

东风风神L8初流誓师

豪华智能越野SUV猛士M817开启预售

东风多项创新成果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一路向新 锚定“两高”加速突破——东风科技“半程竞发”系列报道③

东风汽车报   2025-07-24 09:16  
阅读量 819

【东风汽车报讯】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持续提升,首次突破44%。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度提速、智能网联技术升级与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多重挑战,汽车零部件与装备行业面临着加速转型的严峻压力。

年初,在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工作会上,东风科技(东风零部件)党委书记、东风科技董事长蔡士龙指出,研发系统肩负先行技术研发、“6+1”系统平台及产品开发,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竞争力的重要使命。上半年,东风科技聚焦自主创新、核心业务落地与产学研融合,一体化压铸、PV线控悬架、集成式热管理、T1平台电机电控、显示屏产业化等多个重点项目取得突破,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7项,新增“两高”(高收益和高技术含量)和战新业务发明专利受理73件,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东风科技与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谷器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向新发力 强化原创性科技攻关

5月,东风博泽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与岚图汽车、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联合开展专题技术日活动,重点展示电动车门驱动系统等前沿技术。该系统通过集成雷达、控制器等模块,实现了车门智能启闭和远程控制等智能交互。

“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为整车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东风科技副总经理张永学介绍,近年来,东风博泽持续加码研发,已形成覆盖智能车门系统、舒适座椅系统及前瞻性驱动系统等领域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并与多家头部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6月,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覆盖件模具自动化编程技术成功应用于岚图汽车新车型上。该技术采用益模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加工精度100%可追溯,并将生产周期从1-5天缩短至2小时,显著提升加工效率。

这些只是东风科技强化原创性科技攻关的一个缩影。上半年,东风科技还重点推进智能座舱域控平台、自主电驱动系统、EDC减振器控制器等重大项目开发与技术攻关。

“新兴产业布局必须快人一步。”东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黄运伟表示。面对行业变革,东风科技聚焦新兴业务培育与技术突破,形成“6+1”系统化业务布局,涵盖商用车、乘用车、新能源以及智能装备等85项核心业务,构建起“模块化、规模化、系统化”的系统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

在一体化压铸领域,东风科技率先实现技术落地,在建全球吨位最大的16000吨及10000吨一体化压铸双产线,预计明年实现量产,年产轻量化部件20万件。同时,制定汽车装备生产线具身智能全栈解决方案,推动高端智能装备落地。

东风精铸研发人员讨论产品优化方向

成果落地 打造赋能整车“加分项”

2025年,东风科技围绕战略核心业务的关键技术掌控和产业化落地,着力推进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及相关技术能力、研发能力提升,更有力地支持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东风科技大力推动高可靠扩展电子外后视镜、7kw交流充电桩、轻量化铝合金传动轴、混动高集成多管路控制调温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争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控率提升至44%。下半年,重点目标攻坚在即:智能座舱实现5个平台类项目结项、5个商品化项目SOP;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建成T1平台量产能力,同步开发东风商用车5款变型MTCU。

在供应链安全方面,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大力推进国产芯片应用,已完成16个项目的国产化替代,降低成本15%,核心系统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其中,座舱信息系统达45%,车身控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传感器等超过60%。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供应链安全性,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智能座舱领域,东风延锋汽车座舱系统有限公司针对高端新能源车、硬派越野车等不同车型的整舱需求,完成双温控压缩机冰箱预研突破、三色温智能遮阳板无级调光、全光谱LED光源等多项技术验证,成为整车差异化竞争的“加分项”。

“创新不能停留在纸面上。”东风科技研究院还通过“拥抱客户”大讨论,建立了技术需求与客户痛点的快速响应机制,结合客户项目合作实践过程,输出问题清单、展开头脑风暴、讨论整改措施,并依托课题输出,极大提升了成果转化效率。

深度融合 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圈”

在原创性技术、领先性技术突破上,东风科技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强化自主研发,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目前已有4个国家级专项有序推进中。

在武汉,东风科技与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合肥谷器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三方将在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设、科研项目申报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进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的紧密结合。

在上海,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深入产学研合作,敏锐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推出甲醇滤、生物燃油滤等多元化的过滤系统产品。

东风延锋智能座舱产品

在十堰,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建设省级重点装备实验室,推进“汽车制造装备具身智能+智慧运维”双领域创新。

东风电驱动公司则构建了以上海、武汉、襄阳三地研发中心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了覆盖“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整车适配”的完整技术链,为商用车电动化和乘用车高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主导的《商用车智能座舱跨域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多个项目斩获行业级、湖北省级、东风汽车级科学技术奖项,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增加。

如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创新模式,东风科技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场景→研发→数据→再创新”的闭环机制,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解决方案,这种创新生态不仅加速了技术突破,更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行业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生存。”黄运伟表示,东风科技研究院将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提前谋划布局,采用“技术合作+全栈自研”双轮驱动,力争在年内实现35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发明专利受理超100个。

从一体化压铸到线控底盘,从前瞻性研究到产业化落地,东风科技以创新为引擎,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记者 邱锦 特约记者 龚俊平)

进入东风汽车报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https://img.cjyun.org/a/10683/202507/38bcee9c4f759b522040a6428e6e12a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