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时候,我刚转学来到新学校,人生地不熟,万般不适应郁结于胸,借着上作文课洋洋洒洒写一大篇交了上去。一交就后悔自己的直率,写跑题了不说,还有不少吐槽的话在里面。谁知道,杜老师在课堂上念了我的作文。没有一点批评,全是鼓励。至今还记得他说,作文贵在真情实感,学生有负面情绪让老师知道才好引导,心中块垒抒发出来有助于治愈心情。这些话语影响了我一生,到现在还一直坚持写作,得益杜老师的悉心教导。
杜老师是一位中规中矩,略显严肃,瘦瘦的中年人。因为他留着一小撮胡子,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胡子先生”。“胡子先生”爱拖堂,学生们都没有任何怨言。一节语文课总被他讲得绘声绘色,不知不觉就到点了,他讲得津津有味,我们听得意犹未尽。
那时候,流行看小说,男生看金庸,女生看琼瑶,几册书在班上传来传去。杜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像别的老师那样当场撕掉或没收,他把小说放在讲台上,放学归还给学生。他总是谆谆教导我们:“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闲暇时候可以看看小说,但是上课就要认真听讲,要知道时不再来,你们现在真的是金子般的年纪,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相信你们未来也会写出一样精彩的作品。”
杜老师后来开了一堂小说里借用古诗词的专题课,把经典名句串讲一遍。说来也奇怪,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书中的诗词歌赋,原来看小说也可以这么学习古典文化。小孩子们都会觉得古文晦涩难懂,但是杜老师讲古文侃侃而谈,用最简单的言语讲出最深刻的寓意,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讲辛弃疾那阙《水龙吟》用了很多典故,对树犹如此、求田问舍之类用典一笔带过,倒是跟学生讲解了半天“季鹰归未”。说是张季鹰见秋风起,想念吴中鲈鱼莼菜羹。他问起我们“吃过莼菜吗?”都回答“吃过的!”杜老师反复念起那句:“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讲:“所以,同学们!今后你们一定要尽量活得自由自在啊!”
杜老师喜欢现场教学,他钦慕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在月光下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何等潇洒俊逸。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杜老师带着我们全班身临其境,去看荷塘月色的实景。朗月当空,荷花千姿百态,荷叶翠光流转,当真图文并茂,深深体会到文字的美。多年以后,我还记得杜老师带学生们赏荷花的那个遥远傍晚。
杜老师从来都不会死板教书育人,他尊重人性也尊重个体,在他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自由发挥,自然生长。连午餐时间都成为另一种课堂,相互之间平等地探讨着学习和生活的观点。他给我们的毕业寄语,希望我们不要太乖了!可以迷茫但不要太久,相信自己,希望我们永远可以做自己!
时光荏苒,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忘得七七八八了,所剩下的那些,早已在我们心里扎下影响日后性情与生活的根,渐渐长得枝繁叶茂,这才是老师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感谢有这样的老师,润物细无声,一直丰富着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