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人写的格律诗词,我向来不谙于欣赏也不喜于欣赏。然而,近日谒读了马祥泰的诗词专著《老骥吟草》后,顿时沉醉于韵律与意境美之中,不禁为马老先生拍手叫好。
《老骥吟草》收录了作者格律诗词力作近400首,包括词、曲、七绝、七律、五绝、五律,洋洋洒洒20余万字,吟唱内容揽括了作者生活、工作、经历及感怀、咏物、写景等各个方面,其中,佳句连连,妙篇连连,不胜枚举。
开卷第一首是词曲《天仙子•暮春》:“雨打残红青杏小。幽径深处闻啼鸟。春来春去太匆匆。情未了。春已老。云破月来总悄悄。”头两句讲春雨吹打着残留的花儿和未成熟的杏子,在幽深的地方传来鸟儿的啼叫。作者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清冷、凄美、落寞的景象,透露出感春、惜春、怀春的心情。后几句借景抒情,直入主题,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青春已去的复杂感怀。不说事未了,而说“情未了”;不说年已老,而说“春已老”,一是更为形象更有诗意,二是紧扣主题,彰显一个“春”字。“总悄悄”,把时光流逝的本性写得惟妙惟肖,使读者产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的共鸣。另外,全篇字字精当,朗朗上口,足见作者格律诗词功底的深厚。
词曲《春光好•武大才女》一首:“阳春日,柳摆风,巧相逢。欣喜若狂难自抑,兴匆匆。美才女,面羞红,羞无语,举目明聪。上苑名花心志远,竞相从。”讲的是阳春时节,春风轻拂,首先描写出美妙的景致,为下文营造氛围。下文极尽笔墨之能势,表述作者巧逢才貌双全、身价显贵的心仪美女后无法自控的狂喜心情。两个“羞”字,巧妙地反映出美女对作者才华的仰慕。郎才女貌,相互倾心,本是天上一对地上一双,可惜良缘擦肩而过,再次相逢,已是昨夜星辰。此首词曲,寥寥数语就使一个大胆追求爱恋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
七绝《东风退休干部之心》:“举世沧桑志未穷,卸鞍依旧恋东风。堪知无力怀新远,续为初心抹彩虹?”作者在这里以浅显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倾诉了自己虽为东风事业忙碌了几十年却仍然没有丧失效力东风的志向,即使退休后还留恋东风,感叹自己能力有限,再也难有新的远大抱负和追求,不能继续实践当初的心愿创造更加多彩的未来。作者是东风的第一代员工和老干部,对东风做过显著的贡献,退休之后恋着东风,心存发挥余热之心。作者在诗中表现出这种东风情结可敬可佩。
七律《忆知青岁月》:“五十年前城里娃,下乡落户老农家,爹爹含笑迎新客,婶婶温颜倒热茶。柴担悠悠挑旭日,荷锄载载送西霞。峥嵘岁月何来恨,洗炼人生涤垢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特殊年代的一项特殊国策,知青在乡下接受锻炼,也吃了不少苦。这件事有利有弊,有得有失,本身并无多少是非曲直的讨论价值。但是,有的人在知青岁月却流露出负面和悲观情绪,留念大城市生活,拒绝吃苦受累。更有甚者,一个著名音乐人还编唱了《我们这一辈》,喊天般的哭诉,造成恶劣影响。而本首诗的作者与之完全相反,他对知青岁月留下美好回忆,把知青生活写得乐观、积极、向上,他用“何来恨”质疑知青生活的哭诉者,他用“涤垢瑕”肯定知青生活是在清除自身的污垢和瑕疵。同样是写知青生活的歌,《我们这一辈》暴露了作者无出息和渺小的丑态,而《忆知青岁月》却表现出作者正能量的高尚形象。
格律诗词,中国独有,历史悠久,应当属于国粹范畴。马祥泰先生虽耄耋之年仍对这一古典文学样式情有独钟,潜心研究和勤奋写作,是年青习作者的学习榜样。大家应传承古风,从格律诗词中汲取养分,丰富现代的文学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