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青少年都与“懒”字有缘。睡懒觉,懒学习,干活懒,甚至起床懒洗脸,就寝懒洗脚。家长、老师、师傅、领导埋怨得最多的恐怕也就是这个“懒”字。
“懒”字又常常与“馋”字结亲家,“好吃懒做”总是相提并论的。不少青少年从早到晚零食不断,一刻也不想让嘴闲着。
大致地分一下,既懒又馋的青少年中,男孩子多半偏重于懒,女孩子多半偏重于馋。
懒惰实为万恶之渊薮。过去有一种提法概括了演变的过程:懒、馋、占、贪、变。有人因为这种提法与一项错误的政治运动相关连,便连这种提法也一并否定了。倒洗澡水连孩子也倒掉了,有些人常常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其实“懒馋占贪变”本来是老百姓总结的,它具有相当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今天一些陷入犯罪泥坑不能自拔的人,大都是从懒馋开始的。
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一段议论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就是要戒懒戒馋,艰苦磨炼。俗话说“咬得菜根,百事可成”,“吃得
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倘对“大任”、“百事可成”、“人上人”赋予正确的理解,这些传世的格言岂不可以使我们终生受益?
青少年的懒情不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在教育者,首先是家长。子女的懒馋是家长溺爱的报应。这方面“好心”必不得“好报”。不但家长不得“好报”将来还会使老师、师傅、领导等无端受连累,为此在教育上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往往还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因此,身为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懒情为万恶之渊薮”,有意识地塑造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行。要经常想一想,自己能容忍得了孩子的懒惰,将来未必能被社会所容忍。为社会培养勤奋向上的接班人是家长和老师、师傅、领导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