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东风锻造有限公司锻造厂。
聂宏碧站在车间外的安全镜前,认真整理工装,这是他进入车间前的习惯。车间内隐约传来了50MN生产线上铿锵有力的锻打声、AGV叉车运行时的音乐声,他忍不住跟着曲子哼上几句。“梦想快要实现了。”他对自己说道。
一年前的5月4日,骤雨初歇,刚刚担任备料车间副主任的聂宏碧来到车间查看原料存放情况,搬运工李师傅趟着水走过,调侃道:“聂主任,不用看了,钢材这么重,还怕被水冲走?”
钢材库是锻造厂的“粮仓”,按年产量14万吨锻件算,入库14万吨、出库14万吨、吞吐28万吨,平均每天767吨。聂宏碧笑着和李师傅打了声招呼,脑子里飞速计算着:“天车、轨道、料架、立柱、地面要么锈迹斑驳,要么坑洼不平,这些用了近50年的古董,出点事可就要让厂里缺粮断炊啊!”
想改变钢材库的面貌不容易,要动的地方太多,同时还要保证火车、汽车卸车和各车间日常生产用料。
既然是持久战,那就急不得。聂宏碧抓住每个厂休日和假期,一点点完成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2021年初完成硬件改造升级后,又在年中开始推动库区分区定置和钢材信息化的软件改造。如今,钢材库的风险评价降低了一倍,“前线”变成了“后方”。
忙着钢材库改造建设的同时,聂宏碧还“一心二用”。2021年初,他到备料车间保全班做动员,“咱们计划用6个月的时间,把车间整个设备搬迁一遍,这样才能分区分片将车间整个地面更换成金刚砂材质,我粗略算了一下,差不多要搬100多次!有的设备可能还要来回搬好几次。”听到这,大家疑问纷纷,“那生产怎么办?”
“生产绝对不能停,今年生产形势是咱们难得的机遇。所以来给大家做个动员,因为以后咱们可能经常要在生产结束后干活,我原来是做机械技术员的,如果缺人手,也算我一个!”保全班的师傅们被这个敢想敢干的小伙子折服了。
2021年六月底,在从没影响过锻打下料的前提下,地坪改造完成。经过整体布局优化,车间取消了无效的钢材转运,直接由钢材库上料锯切,同时封停了室内2台天车,升级了锯切设备,锯切产能提升至年产18万吨,生产效率提升24%,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均大幅降低。
两件大事完成后,聂宏碧也丝毫没放松,他的梦想是打造高效、低成本、一个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车间。前期的改造都还只是基础,仅仅触摸到了“智”的门槛。
接下来,聂宏碧又组建团队,涉足了完全不熟悉的物流领域,承接了备料智能物流集配系统的开发应用,采用世界领先的NDC激光导航系统,集成应用了3台AGV激光叉车。AGV叉车能自动叉运、自动避障、主动安全以及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结合以“虚拟连线”为载体的订单式B物料配送制,实现了B物料的一个流服务支持,充当起工厂同期生产的“探路兵”。
一路探索变革,聂宏碧始终牢记初心和梦想,以50MN热模锻全自动线落户备料车间为契机,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组织做减法,人才做加法”“一专多能的产业工人培养计划”等新鲜的管理方法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并快速推进实施。他跨界培养了适应于全自动锻造的产业工人12人,带领团队完成了2个品种的量产、2个新品的开发,达成了量产目标。
青春不负逐梦人。聂宏碧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工作态度,主动担当作为,助力品牌向上,为锻造厂自动化及智能化模式的探索应用开拓了发展路径,也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带领的党支部获得东风商用车2021年度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他本人荣获东风商用车2021年度“青年岗位能手”。
“面对未来,还要脚踏实地,继续学习。钢材库信息化、同期生产、适应于智能制造的生产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正迎面而来,正是战斗冲锋,拼搏向上的好时候!”聂宏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