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筷子兄弟创作的《父亲》这首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唱出了大众的心声,这就是我们父辈们最真实的写照。每次听到这首歌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父亲。
父亲出生不到3个月,我的爷爷撒手而去。奶奶靠着给人缝补浆洗和干农活养家糊口,含辛茹苦地把父亲拉扯成人。
由于家境清贫,父亲只上了两三年的学堂,就跟着奶奶干农活挣钱。后来积极响应国家征兵的政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工程兵战士。从此,父亲就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开山挖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
走出去的父亲,在干体力活的同时,深深感觉自身文化的匮乏,总是抽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地读书识字、练习写字。
几年后,父亲退伍回到家乡,这时他已经可以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自身文化水平在部队里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退伍后在家乡的学校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二汽建设的需要,父亲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怀揣着振兴祖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于1969年和家乡一起支援二汽建设的青年们,跋山涉水来到了穷乡僻壤的鄂西北十堰。从此,父亲和一大帮有志之士们,拉开了二汽建设的序幕。
记得父亲说建设初期的十堰有这么个段子:十堰真奇怪,一条马路直通外;说它是城市,种瓜又种菜;说它是农村,工厂山沟盖。
可见当初的十堰真是一穷二白,父辈们住着芦席棚,点着马灯,夜以继日地建设厂房,安装设备,炼钢打铁。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二汽终于造出了第一款车“EQ240”。
父亲和家人经历了十来年的聚少离多,最后,父亲决定把母亲和我们几个兄弟姊妹接到十堰。这样,一家人总算在一起了,可是生活的重担仍然压在父亲的肩上。生活虽然清贫,父亲一直坚持让我们上学,再穷不能穷教育。
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很严厉。教育我们要多做事、少说话。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他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找我和弟弟的班主任老师了解我们在学校的情况,经常督促我们要按时写作业。父亲对于亲戚朋友们也是很亲和友善。那时候,我们一家日子在父母勤劳节俭地操持下,也过得其乐融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女们也长大了,走进各自家庭生活的小世界。回到父母身边的次数也不多,陪伴他们的时间也少了。
但是在我们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却是毫无怨言,无私奉献着自己。2004年我生病住院期间,父亲一直帮我带孩子。后来才知道,那个时候的他已重病在身,时常低烧,也没有顾得去医院看病。为了让我能够安心治病,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病痛,帮我操持家务带孩子。直到我出院能够行动自理,他才去看病。谁知这一去,竟是噩耗,父亲得了癌症,不久父亲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时常想如果当时我没有生病,是不是父亲就能够及时看病、治好病,也不至于那么早地离开我们。
父亲节到来之际,我想对父亲说:“你牵挂的孩子已经长大,感恩一路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