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

东风汽车博物馆在十堰盛大开馆

走进东风汽车博物馆 走进东风55载发展史

饶斌 黄正夏 孟少农塑像揭幕

他们为博物馆捐展品

让每朵"数智木兰"傲然绽放——记湖北省“人工智能+”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盟主——周菊红(劳模)创新工作室

东风汽车报   2025-04-02 17:05  
阅读量 592

【东风汽车报讯】3月初的武汉,春寒尚未褪去,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车身技术总师周菊红身处由湖北省总工会牵头举办的2025年湖北省女职工数字创新成果交流活动现场,内心难掩激动。

在以“数智木兰 建功支点”为主题的活动中,湖北首个“人工智能+”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成立,周菊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成功入选联盟,还被推选为联盟“盟主”。

站在聚光灯下,周菊红作为代表之一,向全省女职工发出倡议,声音坚定而有力,“让我们以数智为翼,绽放荆楚巾帼的创新力量!”

周菊红与主导开发的天龙旗舰驾驶室模型

当选盟主

今年2月,湖北省总工会面向湖北全省征集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北斗、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的82家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以业务关联性、技术互补性和产业链联动为原则遴选出24家,组建湖北全省首个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

联盟将助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回忆起当选盟主的那一刻,周菊红依然心潮澎湃。“当时确实有些意外。”她坦言道:“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联盟涵盖大健康、数字化机器人、电力等多元领域,但汽车产业的智能网联和人机交互等特性恰好成为串联各领域的天然纽带。”作为深耕卡车研发领域近30年的技术专家,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团队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

现场的技术分享,让周菊红看到了传统制造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当时就在想,如果华中科技大学激光焊接团队的新技术成果运用到我们商用车的车身焊接上,焊接的时效性、可靠性和车身性能都能得到大幅提升。我也期待通过资源整合释放更大的行业势能。”周菊红的这段话,正是联盟未来“1+1>2”协同效应的生动注脚。

指导纹理样件开发

“联盟将打造‘技术共享池+人才蓄水池’双轮驱动体系,构建覆盖研发—转化—应用的女职工创新生态圈,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女性科技力量。”作为“盟主”,周菊红对联盟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耕智能网联领域,围绕五化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应用,以跨领域、跨专业、跨团队的协同模式,深度融合东风商用车完好率中心的数字化资源,打造可靠、信赖、高效、智能的商用车产品体系,贯彻东风汽车第十次党代会“三个跃迁 一个向新”战略要求,为东风商用车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公司向新跃迁贡献力量。

——对外,联盟以“联智联技”平台促进交流合作,带领团队积极融入数字经济的大潮,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切实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做数字赋能女职工的引领者;加强数字技术和AI应用交流协作,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以及重要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北斗、人工智能等产业资源大联合,实现共创、共建、共享与共赢的长足发展。

“周菊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担纲联盟盟主,充分体现了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多年深耕的技术创新积累,我们也将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以可靠为目标的研发理念,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研发项目管理平台,以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的项目为载体,融合完好率中心数字化资源,打造可靠、信赖、高效、智能的商用车产品。”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周坤说。

钢铁伙伴

“我的创新工作室也将聚焦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始终以‘需求穿透技术,场景定义创新’为核心理念,持续推动需求驱动的技术突破。”周菊红对未来充满期待。

1998年的入职情景至今周菊红都记得,站在窗台前的人一个个被各科室领走,只剩下她和另一位女生。在男性占主导的商用车设计领域,周菊红跟着师傅从车身结构学起,从参与项目到独立承担开发任务。改进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是周菊红近三十年职业生涯的生动诠释,“感谢这些机会让我成长,我也很庆幸遇见了很多伯乐。”

与乘用车不同,商用车的使用者是长期以车为“生产工具”的司机群体,其需求更强调效率与实用性。周菊红在市场调研走访时,询问司机们对车辆舒适度和实用性的看法,遭受过质疑,但当她亲身驾驶展示座舱的智能操作及应用后,用户们都刮目相看。当收到吕梁矿区工程车座椅坐得不舒服的反馈时,跟车实地体验的她立刻判断出,减震座椅阻尼的参数与矿区的工况不匹配。“只有到市场去了解,与客户交流,才能真正体验到他们的需求,结合完好率中心的大数据,分析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习惯,推送个性化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最佳体验。”周菊红说。

智能座舱技术规划评审

在传统车身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周菊红,如今正面临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挑战。“车身作为防护乘员安全的核心载体,除了驾驶室的安全性、舒适性等传统技术要做到极致之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也要进一步技术革新,让‘传统基因+智能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技术能真正‘跑’在路上,围绕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核心诉求,构建具有商用车特色的智能座舱技术体系。”

巾帼力量

现从事车身外饰开发的专家主任工程师李伟,在周菊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时就递交了申请。“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常规车型不敢尝试的前沿技术都能在这里获得生长土壤。”五年间,李伟已从一个扰流组件系统工程师,逐步成长为具备统筹外饰各项特性、成本、周期等全局意识的外饰开发工程师。

2022年,李伟参与了一款概念驾驶室的开发,面对各种性能需求,她和团队成员一起迎难而上。“当时,我们和周菊红总师一起,组织多方设计师共同研讨,评估改善方案,着手试制样件并试验验证,创新性地改变原来的保险杠装配方式,实现了既满足低风阻需求,又不损失平顺性的平衡方案。”李伟说,在团队的努力下,这个项目的低风阻重型卡车前围和电动调节扰流板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周菊红的团队中,女性工程师占比较高,她们将特有的女性细腻融入钢铁机械,如天龙驾驶室中女王座驾的匹配、休闲的设计和配置,都出自女工程师之手。

为了提高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工作室一方面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知识工程培训;另一方面通过课题开发培养团队多方面、多途径解决难题的能力。此外,还适当组织如以油漆颜色为主题的女职工沙龙,通过涂鸦和讨论,得出适合不同车型和场景的色彩方案,激发团队的创造力。

“周总师是我们的主心骨,带着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们团队保持着科研攻关的锐气,又充盈着彼此支撑的温情。”李伟介绍道,包容和尊重的工作氛围,可以让女性天生的细致和对美的追求凸显出来,能挖掘出更多的女性特长。“借助创新工作室联盟,我们将在创新方面获得更大的支持,互相促进,激发更多的活力。”

不仅仅是追求新奇,更重要的是把基本的部件做得更好用、更智能、更舒适,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价值体验,这是周菊红对创新的理解。“女职工创新工作不仅要帮助更多的女性在职业成长中增强自信,还要通过联盟的包容性的交流互鉴,弥补跨界知识短板,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周菊红说,“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努力,无论创造的价值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是值得称赞的。虽然我们在男人堆里,但依然充满自信。”

(记者 赵璠 通讯员 肖垚)


进入东风汽车报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https://img.cjyun.org/a/10683/202504/70f68d227d225e676dc4e4288a27389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