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地方,喜欢参观当地博物馆。因为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从文物上认知和获取相关知识及背景。首都博物馆坐落在复兴门。我们乘坐1号线地铁到木樨地站下车,出站走几十米就到首博。首博原馆址是“北京孔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来北京这几天,发现北京街道上很干净。公交站、地铁站有些大爷大妈等志愿者,遇到迷路询问时都很热情地回答。北京作为古都和如今的首都,自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展馆便是“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在原始部落时,人类开始学会用石头制作成工具。物质的逐渐进步促使情感意识的发展,情感让人类有了遮羞和装饰的认知。最早的针是用兽骨制作的,而线是用什么做的呢?当讲解员问大家时,我们答复是草、植物纤维或者动物毛发,而正确的答案是:动物肌肉中的韧带。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每次参观博物馆,常常想,物品的生命期限貌似短暂,实际上常常远大于人类,文物会穿越时空,虽然无言,却以本真而无价。视觉上的“文物”有一种神秘、阴冷的气息。有时会想年代久远的东西会不会也成精?在那种环境,文物是有魔性的,心里会对之有敬畏和恐惧感。此刻在博物馆,看着经过仔细修复和保护的文物,想着它们的前世今生有着怎样的经历,我好奇地看着,充满疑惑和敬畏。
瓷器起源于中国,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器物。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一千多度的高温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曾经看过一个韩国电影,男主人公命运坎坷,热爱烧制瓷器,晚年时为了做出独一无二的完美的瓷器,他钻进窑内,以血肉之躯与瓷器相融,瓷器出炉后成为绝世孤品。想来,完美的瓷器作品,是情感和生命孕育出来的。
京剧是北京文化的突出代表。馆藏京剧文物展厅复原了一处戏楼,有戏台,供戏迷坐的桌椅,戏台上播放《戏缘》的纪录片。看片子,了解到京剧最早是安徽和湖北的剧班子上京表演,后来两戏相融而成的。馆藏京剧文物展除以图片文字简要介绍了京剧发展形成的历史外,还展出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郝寿臣先生捐献的一批演出剧本、道具、服饰,这是展览最珍贵的部分。小时候父母经常带我一起看戏,不过不是京剧,而是豫剧。那时候就喜欢看有小姐书生互生欢喜的戏,比如西厢记之类的,别的戏就看不懂或似懂非懂,但对武戏打斗也喜欢看,因为惊险而有趣。对京剧看得极少,但是看到戏台子我肯定会走凑上前去,喜欢听那咿咿呀呀的唱腔,看那华丽的戏服,涂满油彩的美丽脸儿。
北京依旧繁华,只是古今不同。在京城旧事老北京风俗展厅,是以塑像展示老北京那些风情民俗。在这里可以看到喜庆的迎亲队伍,威风凛凛的官场开道。前门大栅栏有来来往往的商队,车水马龙,交易切磋。还有舞狮子滚绣球有惊无险,喝茶遛鸟听京戏,尝尝糖耳朵驴打滚冰糖葫芦吧,有吃有喝有玩有看,老北京也是繁华又热闹。很多老外来参观,他们对京城的文化艺术和美食很感兴趣。
还有个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区也是非常值得观览的。但佛与菩萨都是应该敬的,是不能拍的,所以,一张照片都没有拍。没有信仰佛教,但心存敬畏。每次在佛像前,有时会与之凝视,发现佛祖端庄俊美,温和可亲。今天见一佛,他微笑对我,我亦微笑回之。想世人来来往往,能彼此微笑着自是相亲的有缘人。
从首博出来,一群鸽子从半空飞过,一片云在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