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4个平台12款车型,在总装技术柔性化方面,应该是行业最高水平。”公司2022年度劳动模范、东风乘用车公司技术部副总工程师董为平静地说,话语里透着一股自信。
2006年加入东风乘用车公司,董为就在技术部总装技术室工作,负责总装工厂能力建设,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7年。昔日风华正茂的青年,经过自主事业的长期砥砺,如今正当壮年。
“干自主,要认真,要严谨,要有钻劲儿,更要开阔视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勤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董为说。
工作中的董为
不负使命的“家族长”
2022年年初,因为市场形势向好,东风乘用车公司作出重启二工厂的决策,技术部负责牵头推进这项工作。
作为总装技术领域专家,董为第一时间到二工厂现场进行勘察,与同事一起点检设备,商量产线改造、新设备投资等事项,规划厂区建设。
二工厂总装车间原定2023年年初投入使用,但市场不等人,董为和他的伙伴们面临考验:如何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同时高效完成项目,尽快为一线营销将士输送充足的“炮弹”?
“精益、高效是我们的第一原则。”董为说,“在总装车间重启的方案制定上,我们通过调整产品、投资方案和工艺流程,从而优化投资预算,提升工作效率。”
为快速推进重启工作,东风乘用车技术部、工厂、制造管理部等部门共同组建了一个四五十人的“总装家族”,董为则顺理成章地担任“家族长”。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总装车间重启工作进展飞快。
董为和同事一起探讨安全生产事项
“除了技术方案上的把关和指导,项目管理也是我的工作重点。在项目规划过程中,要把任务分解到团队各专业人员手中,让他们提供详细的方案和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每日汇报检核,管控项目进展;出现突发问题的时候,‘家族长’要牵头成立CFT小组,寻求对策和解决路径。”回顾“家族长”的日常,董为侃侃而谈。
受疫情影响,总装车间重启工作一度近乎停滞。为保障项目进度,董为和“总装家族”成员们纷纷驻厂工作。保持干劲、钻劲,他们解决了设备安装调试等问题,重启工作重回正轨。
到2022年10月,重启工作全部完成,比预计投产时间提前了3个多月,为“金九银十”的销售提供了产能保证。改造重启后的二工厂总装车间生产节拍最高达26辆/JPH,年产能达13万辆,并实现燃油、纯电动等多款车型的柔性化生产。同时,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和降本增效,二工厂总装车间重启项目投资预算额度降低了28%。
看着有序运转的机器,参与重启工作全过程的董为如释重负,他将“家族长”的接力棒交到了工厂总装车间负责人的手中。2022年,东风乘用车公司突破19万辆产销量,达成历史最佳销量表现。二工厂的及时重启,为达成这一成绩贡献了力量,也为2023年产能快速提升奠定了基础。
专业过硬的“领路人”
对董为的徒弟郑海平来说,师傅就是他职业道路上的“领路人”。
“他是一个敬业、耐心,持续学习且专业水平很强的人。”提起董为,郑海平有很多话想说,“建设一工厂总装生产线时,师傅是项目负责人,我每天都跟着他去现场学习。正值夏天,他的工作服整天整天地被汗水浸透。”
这让初入职场的郑海平对工作充满敬畏,师父尚且如此兢兢业业,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松懈?
回忆与董为相处的日子,郑海平调侃自己是个“笨学生”,但董为总是耐心地指导自己。2016年,董为牵头负责动力总成生产线建设项目,郑海平参与其中,受益匪浅:“我全程参与了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对项目流程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师傅的教导和影响下,我掌握了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那以后,我就能独立完成项目工作了。”
在专业领域,郑海平最佩服师父的严谨与钻劲。一份技术任务书,董为会逐一核对每一项条款的细节,发现有问题,立即指正。“正是出于对细枝末节的把握,他对整体项目的完成度才有着精准的把握。”郑海平说。
董为和同事探讨总装技术方案
董为还是东风乘用车公司总装技术领域的“探路人”。加入东风自主事业十几年来,董为牵头构建和完善了东风乘用车总装工艺技术体系,推进了总装生产线能力建设等多项重要项目,成为东风公司自主乘用车总装技术领域的重要人才。他还负责完成了十余款主要车型工业化生产准备工作,首次创建了新车型PPCM管控流程,全面提升了新车型工业化生产准备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紧跟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和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步伐,董为又完成了全摩擦输送、多模物联、智能导航、ADF流程再造等技术课题,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多次获得东风公司科技进步奖。
随着技术不断迭代,东风乘用车公司总装生产线在国内自主乘用车主机厂中达到了领先水平,尤其是柔性化水平,是全行业兼容车型最多的。但董为并不满足:“尽管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汽车软件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一定冲击。”
从传统车企向数字化企业转型,董为深知东风乘用车公司所面临的挑战:车辆研发要数字化,车辆制造技术也要同步迭代升级。
“如果我们的电检工程师不了解软件技术,那么车辆出现的软件问题会在市场上被发现,最终影响的是品牌的声誉。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深入跟踪软件开发过程的课题,希望与东风公司技术中心开展合作,提升软件的开发质量,确保新车型的顺利投放。”董为说,学习无止境,他和团队总有奋斗的方向。
(记者 高幸 通讯员 郭雪凝 责任编辑 赵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