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画画,从小就有上美院的梦想,可惜未能实现。我的业余爱好是画画和书法,尤其喜欢水墨山水。书画同源,练习的同时互相促进,更喜欢在画山水时的那种感觉。
画画即澄怀悟道。在创作过程中,忘记所有的烦恼,抛开一切的杂念,心里眼里只有这幅作品,全心投入,专注创作。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先是把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达到共鸣。
古人说沐浴更衣,焚香入定,再开始画画,我觉得是道出了绘画的真谛,只有心境平和,做到心手双畅,方可动无虚翰,气韵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传统山水的意境。
说起中国山水画,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后历代文人墨客在以文言志的同时,也都会借助绘画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露情意,中国山水画是国人情思最为厚重的积淀。早在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出现在了壁画和丝织品上。经东晋顾恺之发展,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各种风格竞相出现。此后的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家辈出,承上启下,画风随时代在进步发展。
国画 太行山居图 苏菁菁
对于我们业余书画爱好者来说,历代大师们都是学习的对象,但是流派太多,传世佳作这么多,看都看不过来,临摹学习更是费时费力,最初的问题是找不到方向。
2014年,我拜广东书画家赵多瑞为师,开始系统练习书画,起初三年以练习书法为主,练习线条、笔力,初步掌握起行转收,有了点中锋侧锋的概念。但是在开始画山水时,并不理解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理念,画面简直惨不忍睹,线条僵硬,勾勒不分,构图混乱,分不清前中后景,起开合也不明显。
后来在老师指点下,依照《芥子园画谱》学习,扎扎实实从基本功开始,一树、一石,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揣摩,画完一遍,先把作业挂在墙上,再拿来和原作对比,看问题出在哪里,再把原画读一遍,之后重新再画,如此反复,去揣摩掌握构图。
山水画的控水和上色也是难点,最初或是黑黑的死墨,或是整片晕成一团,或者上色就是很重的颜色,从头到尾没有色变和深浅的区别。后来,不断看书,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录视频,不断反复揣摩,也几乎做到澄怀悟道的程度,才有进步。
还有出现过食古不化的时候,临古画时,照抄原作的错误,比如比例失调,或者点景造型呆板等等问题,后来读《画论》,看素描里的透视关系,才基本把画里的点景比例和透视关系梳理清楚。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人们越来越感到传统文化精神的可贵。传统水墨艺术从本质上说是建立在虚静审美基础上的,除去一切私心杂念,以保持内心平静和安宁去观照和接近“道”的本质。管子《心术篇》认为无私欲而走向虚静,才能专心致志达到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