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绘东风 致敬奋斗——公司工会、共青团“庆祝五一·五四”主题活动举行

公司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第三期)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行

东风猛士第八次迎接航天英雄回家

东风汽车博物馆热“五一”再升温

东风人魏明伟冯月兵获评全国劳模

家酿的米酒(散文 作者 黄锦敏)

东风汽车报   2025-05-07 10:47  
阅读量 1617

   我的妈妈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妇,她不仅会一手好的针线活,而且会酿一种很香甜的桂花酒。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而是家酿的米酒。她酿的酒不烈,甜中带酸,饮后唇齿留香。酿酒的器具很简单:一口大缸,几块白布,再有就是上好的糯米和酒曲。妈妈酿酒时极是认真,糯米要淘洗三遍,蒸得恰到好处,不能太硬也不能太烂。拌曲时手的温度要适宜,太热会杀死酒曲,太冷则发酵不好。我常蹲在一旁看,觉得那过程神秘极了。

酒酿好后,妈妈会舀出一小碗给我尝。我咂着嘴喝,她便问:"甜不甜?"我点头,她又问:"香不香?"我再点头,她便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剩下的酒装进坛子,封好,埋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妈妈说,酒要埋在地下,吸了地气才醇厚。

    等待的日子总是格外漫长。年幼的我每天都会跑到放酒坛的地方,蹲在旁边,眼巴巴地望着那坛桂花酒,想象着它酿成后的模样。有时忍不住了,还会伸手去摸摸坛子,好像这样就能让酒快点酿好。妈妈见了,总是笑着说:"小馋猫,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再等等,酒才会更香呢!"桂花酒要酿足百日才能喝”。开坛那日,妈妈郑重其事地净手焚香,然后小心翼翼地解开坛口的棉布,刹那间,一股浓郁的酒香与桂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那香气仿佛有魔力一般,让人忍不住深深吸气沉醉其中。妈妈用木勺舀出一些桂花酒,酒液呈琥珀色,清澈透亮,里面漂浮着些许桂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迫不及待地端起小酒杯轻轻抿上一口,甜甜的酒液滑过舌尖,温暖了喉咙,也温暖了心田。桂花的清香、冰糖的甘甜、米酒的醇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妈妈看着我陶醉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还会轻轻刮一下我的鼻子,说: "慢点喝,别呛着,以后每到桂花飘香时还给你酿。

     我十八岁离家求学,临行前夜,妈妈从床底下摸出一个小坛子,说是五年前埋下的桂花酒。"本来想等你出嫁时喝的,"她笑着说,"现在你要走远路,喝一点壮行色也好。"那晚的月亮很圆,清辉洒在院子里,照得那坛酒泛着微光。妈妈倒了两小杯,我们坐在桂花树下对饮。酒入口极醇,桂花的香气在舌尖绽放,咽下去,一股暖流从喉咙滑到胃里。妈妈不说话,只是不时给我夹菜,催我多吃些。"到了外面,要记得按时吃饭,"她忽然说,"别学城里那些妹仔,饥一顿饱一顿的。"我点头,喉头却有些发紧。月光透过桂花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妈妈的银簪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像一颗小星星。

   后来我在外地结婚工作,渐渐的也身为人母。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去,妈妈总要开一坛酒。酒坛一年比一年小,妈妈白发一年比一年多,也有轻微的驼背。但她还是固执的踮起脚尖,亲力亲为的采摘桂花。酒的味道却从未变过,依然是那般醇厚香甜。

     六年前,妈妈被诊断出间歇性健忘症,老公开车4个多小时强行将她从随州接到十堰。我在她床底下发现一排小酒坛,每个坛子上都贴着纸条,写着年份。最早的一坛竟是我出生那年埋下的。妈妈曾说过每年都会埋下一坛酒,说是要存着给我喝。最后一坛酒是妈妈得病前一个月埋的,纸条上写着她的字迹:"给我外孙的喜酒"。那时儿子刚考上大学,我的妈妈便急不可待的为他酿造桂花酒。酒坛很小,捧在手里几乎没什么分量。我揭开坛盖,香气扑面而来,恍惚间看见妈妈站在桂花树下,像小时候一样笑着问我:"甜不甜?香不香?"

     现在老屋早已易主,桂花树也被砍了。只有那些酒还在,一年开一坛,如今只剩最后一坛了。我始终没舍得开,怕喝完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今夜月光很好,我取出那最后一坛酒,倒了两杯和妈妈对饮。酒色澄澈,映着月光,竟似将月光也酿了进去。举杯对月,忽然明白,原来妈妈早已将她的爱,连同那桂花、那月光,一起酿进了酒里,够我品味一生。

  妈妈忘记了所有,可唯独没有忘记她的闺女爱喝的桂花酒。月光无声,唯有酒香依旧。


进入东风汽车报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
https://img.cjyun.org.cn/a/10683/202505/60162d2ca93e92bed36a2f8dbf46903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