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不是登顶的那一刻,而是前行路上,闪光的自己。
——郝宇娇
郝宇娇,中共党员,2014年7月入职于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白车身焊装线的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主导完成6个焊装项目,参与16条线体、18个车型圆满首焊。近年来,累计荣获东风公司青年自主创新银奖、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共青团干部、青年岗位能手、十大青年明星、东风有限十大青年自主创新奖、信赖青年等各类成果与荣誉超过36项。在公司2020年度十大青年明星竞演中,郝宇娇凭借出色表现,以现场评委打分和青年投票双首位的赛绩,荣耀登顶,强势出圈。
作为家里继祖父、父亲之后的第三代东风人,在郝宇娇看来,接过建设东风的接力棒,沿袭儿时耳濡目染的奋斗精神,是每一个“东风子弟”最光荣的使命。她所从事的焊装技术工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设计集成各种装备,把一块块零散的钢板焊接起来,变成一辆白车身。虽然用一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但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初渡险滩,就尝不易
2016年,郝宇娇还是一个刚进厂没多久、没什么设计经验的新手,却临危受命,参与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首个海外订单——罗马尼亚项目地板线的设计工作。这个项目合同金额过亿,意义重大,可客户在海外,时差和语言不通让交流变得无比艰难。更艰难的是,从项目启动到会签,满打满算只剩下10天,却有3套夹具等待她完成设计。
来不及多想,唯有争分夺秒。10天时间,短暂又漫长,为了追赶进度,郝宇娇恨不得睡在办公室。“当我们极度专注于一件事情,自己也会脱胎换骨变成另一副模样。”从一天画一个零件,到一个部装,再到一套、两套、三套夹具……相比往后的职业生涯,这难熬的十天也许只是一瞬,但让郝宇娇第一次拥有了无可比拟的获得感。虽然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但却锤炼了意志品质,锻造出顽强的抗压能力。
又越丛林,涅槃新生
脚下的路,越走越稳。2017年,郝宇娇成为部门最年轻的线体主管。初任主管,面对的是同领域对外观质量和夹具设计要求最高的侧围线体。16台机器人的非对称线体,小到一个定位块的材料,大到整线的布局,都需要她确认实施。
线体安调阶段,正值武汉最热的七月,在现场光站着就是一身汗。安全帽、灰工装、劳保鞋是标配,左手电脑,右手鼠标,兜挂安全锁、钢板尺,快步穿梭于各大线体之间,累了就在线边找个纸箱蹲坐一会,就是郝宇娇在一线的工作常态。
“刚到现场那会儿,我其实内心特别无助。偌大的线体,就我一个技术。说实话,真不确定自己到底能不能行。”
于是,从划线定点开始,每一个细节,郝宇娇都不敢放过。在现场,她有一个小本,上面记录着她不会的一切,当小本儿从薄薄的一页纸变成了厚厚的一本“书”,线体也顺利完成了空运转。“那一刻,真是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当你敢于把自己放入熔炉中去锤炼,成长的惊喜也会在某个时刻等着你。”
再闯雄关,创新求变
“我需要一直前进,可前方,并不是一直有路。”2018年,郝宇娇开始主管东风越野车车身总拼焊装线项目。可接手后才发现,眼前这个军品自动线的开发却面临着零式样、零标准、零参考的窘境。
为了打合双方认可的式样要求,郝宇娇带领设计团队多次与客户沟通,制定了一套为东风猛士量身订做的设计标准;为了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她和团队设计开发出大行程升降重载输送线、翻转式汽车工装,加以反变形压焊等先进技术,最终成功打开了东风越野车自动化生产的新局面,填补了国内对口国防特种车辆自动化生产的空白。
新线体的生产效率较原来提升至少50%,仅项目验收当年,就为客户下线至少6000辆份白车身。“你看,没有路,我就走出一条路。坚持走,我们真的能把钢板变成车!”
携手奋进,共绘蓝图
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2018年,郝宇娇开始担任“极客”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围绕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多车型通用化伺服夹具属国内首创,其设计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虚拟调试技术更是在集团内部首屈一指,真正实现这边按键落下,千里之外的生产线闻令而动;更有自动装配、铝滚边、SPR铆接等新技术的运用日趋成熟。
工作室先后申报完成专利15项,专有技术11项,其中核心级5项,斩获东风公司科技进步奖12次、青年自主创新/改善奖13次。
走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郝宇娇和她的团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是智能制造的未来,他们也必将大有可为。
(记者 赵巧焕 责任编辑 赵巧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