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精神背后,凝结着的是人的精神。
在东风商用车品牌背后,凝结着三代东风商用车人的汗水和拼搏,也凝结着他们身上最优秀的精神品质。
2021年“杀入”最后一个月,拼的是东风商用车全体干部员工的干劲和努力。在这场冲刺中,劳模先进依然是跑在队伍前面最亮眼的一抹颜色。谢金平、梁海燕、曾中华……在车辆工厂,这些带着光环的劳模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攻坚克难,带领员工奋勇争先、创造价值,汇聚品牌向上的力量。
做好设备的“守护者”
11月的一天,9:00,车辆工厂辊压车间三面冲岗位的一名员工跑到装备管理科的班组园地,找到劳模谢金平,“谢工,你快来看看,设备故障不能开工了!”身为“技术大拿”的谢金平听后,迅速拿起检测工具赶到生产线,开始查找故障。
“仔细查找后,发现是一个电器小故障,只需要更换一个电器元件,再重新启动设备即可。”经过十来分钟的紧张维修,生产线恢复运行。
谢金平所在的辊压车间是车架生产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道工序,汇聚了来自意大利、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装备,数百种型号车架纵梁的加工都在这里完成。
“要做好维护,就要了解每台设备的‘脾气’和‘秉性’”。谢金平说,今年来,他和同事结合每台设备的使用特点,制定点检标准、点检基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还与维修、操作人员一起集思广益,解决各类突发问题,确保生产线顺利运行。
“谢工现在基本上就是把技术和维修这两个岗位融合到一起,现场发现问题,他就带领维修工一起做故障分析、判断、处置、排除和解决。”说起谢金平,装备管理科党总支书记张义铭连连点赞。
“最好的医生,就是不治病的医生。维修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给设备治病,希望班组的员工都能把检修工作做在前面,迅速成长,达到更高水准,成为不修理设备的技术员。”谢金平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刻苦钻研技术,提升业务价值,与团队一起努力,保证生产线顺利运转,助力公司达成卓越企业建设目标。
“微力量”助力品牌向上
辊压车间的另一边,刚刚做完纵梁精度检查的冲孔二班班长梁海燕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她所在的班组接受了更高的战表目标:辊型机单日班产纵梁1000根,三面冲单日班产纵梁420辆份。四季度,三面冲单日班产纵梁将提升至500辆份左右。
面对这一新高目标,梁海燕和班组员工每天坚持现场实物抽检制度,对于辊型纵梁开展实物精度检查,坚守关键岗位的过手质量控制,确保三面冲冲孔精度满足整车装配要求;严格遵守安全岗位规程,组织班组全员针对现场岗位的主要危险源实施“一口清”强化记忆,使安全好习惯固化于心;每周班组持续开展自主保全活动,做实每日设备的点检管理,保障数控装备OEE达成。
此外,梁海燕还坚持推进成本进工序管理,细化单机成本费用管控,使班组变动费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今年在车间大课题之下,我们做了很多小改善和一些子课题,使我们过程管控能更加顺畅,还大大减少了员工的附随作业以及困难作业。”梁海燕说。今年以来,身为劳模的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带领团队创新创效上,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班组将继续抠细节、提效率,凝聚全员的智慧和力量,朝着同一个方向奋斗,促进同一个目标达成。”接下来,梁海燕将和班组员工继续提升产能和效率,通过“微力量”助力品牌向上战略落地。
全员参与技能“大练兵”
“这款车新增了一些摄像头,电路也与我们之前调整的车型不一样,那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款车辆调整时的技巧……”午休时间,总装检测车间王涛班员工、劳模曾中华正在给3名同事讲解一款新车型的电路调整技巧。
今年,王涛班坚持开展“技师讲堂”活动,让调试经验丰富的“骨灰级”调整工和其他班组优秀员工担任“教官”,分享他们的调试小技能、小窍门。
“一人万步,不如万人一步。除了班组内部培训外,我们还跟总装检测车间一班、国华班进行交流学习,把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最大化,比如说一班天锦车举升拉丝的调整方法好,军车项目调整经验丰富,我们互相交流,共同提升技能水平。”曾中华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大大促进三个班组的交流融合,共同提升调试技能,为新车型上市保驾护航。
“四季度新车型比较多,技能培训提升了装调工的整体调试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目前,王涛班的员工已全部掌握三条生产线所有车型的调试技能,个个都是“全线通”,为后续互动支援、新车上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初心聚人心,用匠心保品质,让我们苦练内功,精益制造,提升全价值链体系竞争力,为客户打造更可靠的产品,助力品牌向上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