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风物,最宜品竹。
自古以来,竹子寓意劲直忠臣节,竹者重节,节者为信,谦谦君子,重节重信。四君子里有它,岁寒三友也不能缺它。同样是看,遣句用词“访梅、品竹、赏菊”,东方文化讲究意境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苏轼说得很明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的高义是名士风骨的精神构筑。在古书里,竹还有七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
鄂西北多产竹,竹山古名上庸,西魏因黄竹岭产竹色黄,改名竹山。自幼在十堰山边长大,屋前独对一山青翠。山上竹林深深,鸟儿栖在竹梢头叫醒山那边的朝阳。山下风吹竹声沙沙作响,传来清新的山野之气,神清气爽。
“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想不俗与不瘦,餐餐笋煮肉。”春雨下得绵密时,趁着雨停间歇,人们上山到竹林去采挖春笋。新鲜春笋焖五花肉是最奢侈的吃法,春天的山珍无比鲜美。竹笋一般出尖到食用只有仅仅十来天,之后清鲜的美味就变成竹子了。
竹子见风长。风淅淅,雨纤纤,竹在一场夜雨里拔节成长。云雾氤氲在葱茏笔直的竹梢间若隐若现,竹子被雨水洗得愈发青翠,挂在竹叶的雨滴也被衬出清亮的光来,盈盈欲坠,自有玲珑翠玉般的剔透。不由得想起“竹露滴清响”的诗句。
夏天有竹子的地方总比别处清凉。青翠叠嶂,清清凉凉的山野夹道修篁。遇上大风吹过,竹枝起伏如绿浪。风吹碧竿,万叶千声,浩瀚如海。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夏天的夜晚,朗月当空,清风飒然而来,凉不绝予襟。竹林是喧嚣中的净土,那一刻的清爽、闲静和松弛,让人仿佛回到了悠远而简朴的上古时代。
高人隐士皆爱竹,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怀念竹溪隐居的日子。嵇康尤爱竹,于居所植竹林数亩,林中结竹舍,抚琴作曲,烹茶写诗,一切物事皆为竹所成。木心说:“嵇康的诗,几乎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中国的文学,可以说是月亮的文学,李白、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的所谓豪放,都是做出来的,是外露的架子。嵇康的阳刚是内在的,天生的。”
无欲则刚,嵇康之美,不在才华,在于超然物外的情操。从古到今,有才华的人不计其数,真正做到超然物外的又有几个? 嵇康的一生轻生死、蔑权贵、爱自由。金庸让书中的笑傲江湖曲改编自嵇康的《广陵散》,其中深意,恰在于此。越年长,会越来越发现很多想法与古人心意相通。正如嵇康的诗句:“劳形苦心,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