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自己的爱车,行驶在大路上,或进或退,或快或慢,倍感轻松自如,赏心悦目,相信所有的开车者都有这种感觉。
然而,时间倒推三十年,绝大多数人是享受不到这种感觉的。那时候,我们国家的汽车厂比较少,拥有私家车者也非常少。当时,有一种进口散件组装的家庭型汽车的市价都非常贵,我大致算了一下,像我这样的上班族家庭,不吃不喝,辛苦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这种车。那时,刚刚兴起热炒家庭轿车的研发生产,生产汽车的领导者与专家都说:一定要把家庭轿车的价格降到让普通家庭买得起汽车。听着这样的誓言,大多数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目标能实现。
与此同时,在美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们生产的汽车数量年产数百万辆乃至以千万辆计,家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记得1994年,我到法国出差,竟然发现法国每个农户都有个微型的停车场,一般都停放着两辆汽车。当我行走在巴黎街头时,只见这个国际大都市竟然没什么行人。我好奇地问当地的一位华人:“人呢?”回答说:“有的在地下(地铁),还有的在车里。”我再举头一看,满街的都是汽车,五颜六色……
面临汽车如此落后的国情,车企的领导者们坐不住了,他们下定决心,要奋起追赶,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我国汽车行业的两位奠基人孟少农与陈祖涛在一起研究工作时,双双发出誓言:“不把我国的汽车年产量搞上100万辆,死不瞑目!”谁曾想,目标没实现,孟少农就含恨离世了。而陈祖涛则非常幸运,当他2022年以94岁高龄辞世时,是带着欣慰走的,因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大大超出了他当初的目标。
20世纪70年代初期,饶斌带领十万二汽人发扬马灯精神,与天斗与地斗,在十堰这个穷山沟建成了年产十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后来,黄正夏带领二汽人背水一战,勇闯“产品质量关、产品滞销关、停缓建关”,使二汽起死回生。接下来,东风人寻求国际合作,开拓轿车工业;东风人实行改革改制,开拓国际业务,使东风公司走出十堰,走向国际;东风人抓住机遇,扩大再生产,使东风的年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现在,东风人迎接新挑战,打造新东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三十年后的今天,东风已发展成为拥有十堰、襄阳、武汉、广州等生产基地,生产及销售网点遍布全国的汽车巨人,汽车年产销量已由当初的几万辆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万辆。全国的年汽车产销量达到2600多万辆,稳居世界第一。一个汽车穷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并且正在向汽车强国迈进。现在的中国,在城市,汽车已普及于家庭,大街上汽车成片,如潮涌动。在农村,汽车正在普及,已经可以看到汽车星罗棋布于许多农户的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