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报十堰讯】隆冬时节,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制造技术部总经理史英杰越发忙了。在夜晚温度零下的东风华神总装车间里,他和团队成员挑灯夜战、加班加点,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东风华神原总装二线改造项目顺利落地。
这是东风华神首条智能混流生产线,该项目的实施,按下了东风华神制造“智变”加速键,承载着东风华神智能制造的希望和未来。
经过多年筹备,2023年2月,东风华神原总装二线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项目进入试生产联调阶段,为东风华神智能制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日前,记者走进东风华神,了解这一艰辛又让项目参与者充满成就感的历程。
东风华神智能混流生产线
新产线承载着东风华神的事业梦想
近年来,商用车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与快速转型升级适应未来发展的复杂挑战。为此,东风华神提出品牌向上战略,着力打造具有华神特色的核心能力。
制造领域如何为品牌向上赋能?在东风华神全面贯彻品牌向上战略的过程中,该公司领导班子深入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调查走访和细致研究,给出问题的解答——以制造领域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化产线建设,为满足华神“特”和“专”发展定位提供强大的智能制造保障。
2019年以前,东风华神3条底盘生产线分散在十堰张湾工业园、白浪工业园,产能分散、制造能力落后,且工作量不饱和。2019年起,东风华神先后对原有制造资源进行优化调整:2019年5月,关停位于白浪工业园内的三线;2020年4月,将原一线、二线进行合并,完善一线,优化工艺布局、调整设备结构、提升单线产能;2022年底,关停原新能源生产线,合并到一线。
“随着品牌向上、品质立企战略深入推进,原总装一线无法适应集团对东风华神‘特’和‘专’的定位(即做更专业化的专用底盘、做更细分的专业化市场、追求小市场大份额、培育和发展华神品牌),现有产线无法支持东风华神小批量、多品种、油电混流生产的需要,更无法满足东风华神长远发展需要。”史英杰介绍,在品牌向上战略引导下,建设新的智能产线项目迫在眉睫,东风华神领导班子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前谋划未来发展蓝图,2019年底要求制造技术部启动华神新产线(华神二线改造项目)调研考察论证工作。
这条新的产线承载着东风华神的事业梦想,项目团队也深知将面对许多从未遇到的难题和挑战。2023年2月24日召开的改造项目沟通会上,史英杰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率先表态:“智能产线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个新生事物,我们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这是东风华神前行的必由之路。使命在肩,我将带领团队坚守承诺,倾尽全力,不辱使命,确保项目进度和项目效果如期达成!”
华神二线改造项目自启动伊始就坚持高目标引领——依托5G网络、MEC(移动边缘计算)等领先技术,辅以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大数据、AI等智能制造系统建设,推动东风华神由传统工厂向智能化工厂变革和转型,助力制造领域实现数据全可视、全可管、全可控的精细化管理。
东风华神智能混流生产线 调试现场
为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
在改造项目方案中,多项设计属行业首创或商用车领域首次运用,无经验可借鉴,这给项目团队提出了全新“考题”。
“就像做数学难题,你可能知道答案是什么,但重点是如何解答。”史英杰说。
由于是生产线改造,项目既要保证现有生产不耽误,也要同步高效推进产线改造,工作难度巨大,工作量巨大。在项目从“蓝图”到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工艺布局经过了不下百次研讨,跨职能的信息检索高达上万条,工艺模拟验证、车型参数测算、工艺布局图纸会签需要一一确认,确保准确无误。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多次遇到“束手无策”的时刻,但大家都拼尽全力“解题”,从未因为眼前的困难想过降低项目难度。
“说不痛苦是假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自我怀疑。”东风华神制造技术部工艺分部经理、产线改造项目工艺组组长钟履祥回忆,最难的时候,项目组成员常常彻夜不眠,讨论方案到天亮。有时候,团队就一个工艺关键点有多种不同想法,就一次次论证,确保方案实施无误。“团队成员经常因为项目争执不下,但我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凝聚力很强。”钟履祥说。
在保障现有生产进度的同时,厂房基础改造与设备安装几乎同时推进,时间紧、任务重。钟履祥介绍,项目组多线并进:由工艺组提出过渡期方案,确保施工和现场生产两不误;基建组抢时间抓进度,确保高质量施工落地。白天项目成员要保证日常生产工作完成,关于项目改造的大部分工作都在晚上推进。
每天施工项目有哪些,明天施工计划如何,施工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是东风华神制造技术部规划分部经理、产线改造基建组组长王劲松每天都要确认的问题。基建组每周五进行监理沟通确认,进度不落实难题不解决决不离开,同时与其他项目组相互配合,跨职能作业,形成工作协同“无缝对接”。
产线设备是关键,东风华神制造技术部装备分部经理、产线改造设备组长刘欣昊,时常和项目组成员奔波在预验收和整改的路上。设备发货、接收调试、安装进度、配合事项,都是他和组员关心的问题。
“项目组长期处于‘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不仅我和各项目组组长住在现场,项目组骨干成员也都带着被褥,在维修班组园地支起行军床。”说到这里,史英杰有些激动,“整个项目落地靠的是东风华神团队的力量,相关职能部门也为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
东风华神智能产线中控中心
用“聪明”产线创造更大价值
冬天里,行走在东风华神智能产线调试现场,眼前是充满希望的景象:AGV小车承载着车架、零部件正在作业;穿梭于生产线工位的集配KIT车,有条不紊进行运输调试;助力机械臂按照设定好的程序,高效精准地完成抓取、定位、投送动作……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持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东风华神的生产线变得更加“聪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多东风华神底盘、整车将从这条智能生产线上驶下,东风华神生产效率、产品品质也将得到更好保障。
“目前实施的只是项目一期建设。”史英杰介绍,项目正式落地后将成为国内最长、首条全线采用AGV生产的油、电混流生产线,一期综合JPH达成20台/小时(二/三期可扩展至25台/小时),成为国内节拍最快的AGV生产商用车产线;多工序采用无人化或少人化的自动化设备;达成4个100%质量保障能力提升(数据自动采集的关键特性SPC覆盖率100%,在线质量自动化监控覆盖率100%,关键工位装配参数采集与监控100%,关键重点信息采集率100%);初步实现智慧物流,按时按需、按批按序配给物料;打造实现集工业物联网可视化平台、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台、工业物联网可视化平台、数字孪生平台四大平台于一体的MOM平台系统;应用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虚拟三维模型与车间生产现场的实时同步运行,以及线体生产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生产线专有技术预申报46项,已经申报5项。下一步,项目二期还将建设多品种小批量混件小件集配立库、视觉识别系统(机器人喷涂)、零部件版本(厂商、生产批次信息追溯)WMS系统功能开发、工艺仿真系统等项目,根据东风华神品牌向上的战略部署,在制造领域实现持续优化创新,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的硬件是领先的,需要用领先的管理手段来匹配它,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史英杰介绍,东风华神根据品牌向上战略提出了制造系统创标杆行动三年规划,智能产线改造升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撑,另一个支撑则是管理升级。
“通过制造硬件和软件管理‘双升级’,东风华神将在安全、质量、成本、交付、效率5个方面全方位向标杆企业靠拢,并逐步成为业内同等规模企业的标杆。”史英杰说,“这是东风华神的梦想,也是我们制造团队的使命。”
(记者 高雅 通讯员 余文/文 记者 刘鸿飞/图 责任编辑 龚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