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十堰,都要去吃一碗郧阳三合汤、谭二拉面、肥肠粉,才算不枉此行,要不就跟没回去一样。现场热乎乎地吃上一碗,心里才舒坦。从小是在鄂西北山区长大的孩子,对街头巷尾的美食念念不忘,以至于我来武汉后的十多年间,依然想念这一口鲜辣肉香的三合汤。
郧阳三合汤,久炖的牛骨汤鲜美入味,红薯粉顺滑弹牙,香菜蒜苗清香扑鼻,甜汪汪的白萝卜,圆滚滚的小牛肉饺子,辣椒油色泽红亮。碗中的卤牛肉片生出了酥软的口感,不膻不柴。店家还送一碗牛骨汤喝,里面飘满了白萝卜,吸附了汤中精华的萝卜块软糯香甜,格外味美。吃三合汤一定要加一个烤饼,才是标配。
趁热吃才能最大限度把味道留住,三两口红薯粉丝顺着热牛骨头汤下肚,忍不住叹出声,牛肉和饺子搭配,蒜泥葱花香料加持,味道直戳我心,辣椒香且入味,吃着就糊上一嘴厚厚的牛油,解馋爽辣,酣畅淋漓,再坏的心情都烟消云散。一碗热气腾腾的三合汤,味觉上的狂欢妥妥安抚了思乡人的肠胃。
“天下香客朝武当,必吃郧阳三合汤。”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有三位秀才进京赶考,因大雨暂住在鄂西北郧阳地区的一个客栈,临别时大家提议一起吃顿饭,于是三人把各自的食材粉丝、牛肉、饺子放在一起放入调料煮,顿时店内香气四溢,鲜辣清香扑面而来。店家心细,乘机留意了食材种类,细心钻研出来,称之为三合汤。
三合汤的灵魂在于汤。郧县人做三合汤颇有讲究,标准是“一清(牛骨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四绿(香菜青蒜等)、五黄(红薯粉透亮)”。煮红薯粉火候非常重要,粉入沸汤滚三滚就捞起来。这时的红薯粉香味恰好,根根分明晶莹剔透,爽口嫩滑。三合汤中的小饺子一般六到九个,馅料用黄豆芽瓣、郧阳酸菜和牛肉做成,吃起来鲜香爽脆。
做三合汤名气最大的一家,是郧县小石桥下的何记三合汤,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凉拌牛肉好吃不贵。郧县广场旁清真寺三合汤,也很好吃。郧县还有不少名小吃,炸酱拉面、东岭的黄家包子、通达市场后门的清汤和馅饼、小吃街的生煎包子……
以前,郧县随便一家店铺,做三合汤都会不错。上学的时候,郧阳一中食堂的三合汤,做得相当地道。从小吃到大的五堰老街三合汤,每次逛街都要来一碗,店门口大锅里面永远不温不火,不急不缓,慢慢悠悠炖着大骨头,牛油香气飘散在空气中每一个角落。
在外地,吃不到地道的郧阳三合汤。走街串巷,如果看见有面馆也做三合汤,就会赶紧走进店里尝上一碗,每家吃完还要点评一番,犹如他乡遇故知。从十堰来武汉十多年了,为了那一口心心念念的三合汤,愣是学会了自己在家做三合汤,虽说味道不够地道,却也心满意足。最好吃的永远是家乡的味道,味蕾的记忆总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