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寒风凛冽,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每当我看到这种场景,我就会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无数个傍晚,我望着夕阳想起远方的故乡,想起家乡上空飘起的炊烟,想起在灶台前忙碌的妈妈,那袅袅炊烟里有着母亲的爱和挂念,也有家的温馨。虽然身处异乡,也能闻到一丝丝淡淡的年味,这份氛围由远及近,渐入心扉。 离过年越来越近,无论家有多远,路有多难,天有多冷,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因为那里有父母亲期盼的眼睛。
在我的记忆中,一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着手置办年货,这是一项充满仪式感和期待的工作,她仔细地制定着购物清单,列举着需要准备的食材和用品。沉寂的市场开始喧嚣和热闹,仿佛将整个腊月点亮,而母亲的目光则始终牵引着她对家庭年味的精心构想。忙着蒸年糕,母亲会把糯米粉拿来蒸熟,制作成一块块年糕,这是一种具有苏南特色的美食,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年糕也代表着年年高升,每每看到这些,我都会感慨着中华文化的底蕴,感慨古人的聪明才智。
小时候过年,冬天总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好吃的,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和棉鞋,那时候虽然穷一点,但真的很快乐,因为家里有热乎乎的饭菜,虽然不丰盛,却是母亲佝偻着身体哆哆嗦嗦里不灭的爱。
我们 每个人都有一个情怀,家乡,似一只燕子呢喃的翅膀,让我们在春天的天空中,努力去寻找家的温馨,家乡,是一弯潺潺的溪水,一棵古老粗大的槐树,让我拾捡起童年母亲的故事,怀念小时候的家,小时候的雪,小时候的过年。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年有年味,肉有香味,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欢乐和回忆。家乡,在我的梦境中显示出清晰而又模糊的轮廓,童年的老屋、檐下的燕鸣,以及故乡的炊烟,在我们长大后,都成了梦中的远方。曾有多少梦,在他乡成长,又有多少梦,在现实中醒来,当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爬山涉水,蓦然回首之时,我们已经走得很远了,家乡,便成了我们梦中牵肠挂肚的地方。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根本寻找不到地方,也许,当我们把心举成灯盏时,家乡,正是自己的脚印丈量过的地方,当你回到老家才发现,其实渐行渐远的不是老家,而是童年的美好时光,还有曾经陪伴你长大的亲人,和家乡的烟火气息,怀念那片故土,那抹乡愁。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寻觅着回家的路,踏上归途,沿途风景在变,不变的是家的朴实与温暖。
如今,人们再也不需要为了准备年货劳累,想要什么都可以轻松买到。可是一到腊月,往昔的腊月时光便会出现在眼前。那酥香的芝麻糖,那喷香的炖肉,那带着墨香的春联,那新蒸熟的年糕,我仿佛都可以闻到,一缕香气萦绕,那香气、那画面,成了腊月里最遥远最温馨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