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算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好久没买书了。一是书柜存放不下;二是借助网络;三是近些年以护工为务,静读时间有限。稍许安定,还是看书的。
看书,可以充电,与时俱进;可以开视野,知世事,增新知,学通变,醒迷糊;可以活跃思维,改造理念。可以消闲中得快意,养心神,拽住夕阳的翅膀,延缓迟暮。只要有书,便不可谓之穷,更不会轻易为之困。
纸质书,我还是买的,方便反复翻展,随意写划。但一定得合口味。自由地取其所需,任意地阅其所悦,不只是快乐,简直是幸福。你,体会过这低门槛的幸福么?认同这并不奢华的贵重么?
前些时我对黄永玉和祝勇的书产生了兴趣。为了省却寻觅和版本甄别之累,叫广州的儿子帮我网购,代表作尽可能买全。
6月28日,我收到快递书3盒,洋洋16本。祝勇故宫系列,图文并茂,精装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还附有祝勇亲笔题签,足见正规和郑重了。
儿子说书算父亲节给我的礼物。我说谢谢啦。儿子说,谢谢您,省得我琢磨礼物品种。
“三更有梦书当秋”,是祝勇的题签。一般购书,作者连名都不签的,而这次却有题词,还有红红的印章。作者够意思,大概念及读者掏银子不少的缘故。
“三更有梦书当秋”,话是祝勇的。前人说过“三更有梦书作枕,千里怀人月在峰”,可见祝勇是化用其原意,又有生发。
有人说“三更有梦书作枕”,是在三更枕着书做梦。未免有些机械。我以为,此处的“书”和“月”不过是作用于主体的媒介而已。嗜书人,书不离左右,悉之,迷之,神游而生梦,梦是畅想,也是期待;书是原因,梦是结果。祝勇的“书当秋”,当是以书为岁月,以书为生活,以书为生命之构成。“三更有梦书当秋”是祝勇对阅读者的热诚褒奖和鼓励。
祝勇好年轻,1968年生。祝勇好缘分,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本职正是他倾心所爱。祝勇好福气,能零距离目睹过去皇帝才能品赏的一切瑰宝。祝勇好前景,能用自己的文字营造一座庄严神圣瑰丽奇幻博大精深的故宫。故宫系列著作,将与物质的故宫互为诠释,相映生辉。故宫不朽,他的书也将同在。
我一口气读了两本,不忍罢手。儿子说,够你读一阵子吧。是的,够读一阵子。不过,心里还依然惦着黄永玉,黄先生也是有趣的人,书也是有趣的书。
平时,我总有相对主读的书,其它的读物间杂交替。否则,囿于偏狭,或失之滞后。
几十年当编辑,天天埋头阅处大量普通来搞,吃的多是粗粮。以为潜心为大众服务呢,到头来,没几个人真的记得提灯照路的事,发表与否才是人家最大的关切,而且时过境迁,又要寻新的奶妈了。
退休了,终于有所醒悟,读点自己想读的东西。这,是对自己的解放。读什么,怎么读,怎么想,怎么写,一切依凭自己的喜好、感觉、思考、判断。
当发现自己、把持自己的时候,恍如新生。
心里有萤火虫一闪,却不敢恣肆妄言。倒是有个别朋友从我没有来得及结集出版的系列文字中看出端倪,让我吃了一惊。我感谢;感谢关注,感谢高看,感谢看出我没有昏庸,没有麻木,尚有吐纳状。
在可能的条件下,在有限的暮年里,触摸经典,从书山曲径窥望先贤的步履,也从纷纭喧嚣的当下感受青年才俊的意气风发,凡能激我思味颐我愉悦助我向前迈步,均为我师我友。哲人、学者、作家越有风骨越有个性越令我青睐。在与他们的亲近中,我恨不得重新活一遍,因为我渐渐感觉到了真滋味,知道了抉择和自主。遗憾以前在平庸的按部就班中浪费了好多时光,做了许多低功效甚至无用功的事。
我似乎在退休后才切实感知古今中外的书海竟那么浩瀚,而个人是如此渺小和无奈,连瞭望都瞭望不过来,更别说逐一细加品咂了。然而,虽不能穷尽,却不可却而远之。它们,太值得珍重了!比如古籍,且不说内容厚重、思想深邃、表述精彩,单说它语言文字的凝练就值得很多今人追崇。不可否认,不用竹简、纸帛了,不用一笔一划书写了,电脑轻弹,浮语联翩,滋长了某些人语言文字的无节制蔓延。
读书,容易激发感慨。近一个时期,我翻阅《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虽费时不少,但依然是“翻阅”,走马观花,粗浅感知。我惊叹毛泽东主席超凡的毅力、记忆力、洞悉力、鉴别力、融化力!近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长期伴随着他,许多篇什反复阅读。批注、圈划、点评随处可见。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他看过17遍。他阅读极其专注,记得住,看得深,想得透。往来古今,自由自在;人物事件,了然在胸;理论实际,浑然交融。而且,每每迸发非同寻常的真知灼见,震荡寰宇千秋。毛泽东主席是最会读书、用书、写书的人。读书、用书、写书中,胸怀天下,心系人民,故而成就伟大。
人的生存价值生活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精神,而精神之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读书。这,就是我对“三更有梦书当秋”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