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
迫切要求建立一支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
……
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近两位东风零部件集团劳模
看看他们的技术升级之路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决定焊装产品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关键技术之一。阮崇伟不仅是东风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顶梁柱”,也是焊装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大拿。参加工作12年来,他先后参与、负责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六地七工厂焊装项目、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焊装项目等重大项目,始终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为设计制造更高自动化水平、更高稳定性、更高生产节拍的产品贡献力量。
阮崇伟的成长之道是什么?
他的答案是:始终保持对先进技术的“饥饿感”,从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保持“饥饿感”
上班第一年,阮崇伟就在师父的带领下,走进东风日产花都工厂。“这是我第一次出差,接触的第一个项目。”阮崇伟回忆道,那时候他满脑子都是把大学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念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量没有见过的元器件、设计标准和安全程序,对刚刚接触焊装自动化的阮崇伟来说,就像一座座大山,等待他去攀登。
“先吃苦后享福!”遇到问题就退缩不是阮崇伟做事的风格,他花费整整两年时间,扎根现场,从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做起,一次次调试,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会在当天向师父请教,并研究透彻。经过日复一日的琢磨、探索、调试,阮崇伟从一个技术“小白”,逐步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大咖”。
“每一个新线体的设计都会出现‘拦路虎’,但是我很享受挑战的过程。”阮崇伟回忆起担任东风日产郑州新工厂项目主管时的经历。与他之前参与的几个项目相比,该项目整个线体控制终端共包含了20多万个步骤,无论是使用标准还是程序都需要从零开始构建,同时还要考虑后期新车型导入、改造等细节。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努力,当阮崇伟把含有新车型的程序设计导入线体并验证通过时,熟悉的笑容又一次出现在他的脸上。
如今,随着互联网5G技术逐渐成熟,“工业物联+工业数据+工业智能+工业应用”的全过程设备集成平台,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点。顺应技术变革的潮流,阮崇伟开始尝试构建属于焊装的边缘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为实现设备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作贡献。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边缘系统的搭建,并成功发布了3个应用。”阮崇伟说。当前对线体数据的采集最快能达到20毫秒,几乎涵盖整个程序的存储范围,准确性和唯一性都能得到保证。下一步,他还将完成品质分析以及良品率管控、关键部件的预测性维护两个应用的设计,进一步助推企业向智能化转型。
保持探索脚步
作为焊装技术中心电气主任工程师,阮崇伟时刻思考如何让团队更好更快地成长。
“当我还是职场新人的时候,我的师父总是向我灌输标准化的理念,如今我已经有能力把它变成现实。”阮崇伟说,自动化技术更新迭代太快,要想不落伍,大家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近五年来,他带领团队设计制定“手顺书”——电气自动化标准文件,为元件选型、图纸绘制、调试点检等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导。
截至目前,阮崇伟已经推进完成了自动化部神龙、日产、本田三个品系的硬件选型标准制定工作,共包含电气11类70种电气元件。这为今后硬件设计的元件选型工作提供了直接参考,有效提高了设计员的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了电气采购品的错提和漏提。
同时,为了适应电气控制元件控制理念的迭代更新,快速提升技术人员现场调试能力,阮崇伟还负责制作培训手册5份,多次组织开展新元件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清除了新元件使用对现场调试进度的阻碍。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态势,要让焊装产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自动化是基础。我还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编程思路和应用,丰富自己和团队的IT知识。技术探索,永远在路上!”阮崇伟说。
对于东风延锋的“攻城狮”们来说,邓桂欣是一个“标杆”——他用15年如一日的专注,打磨自己的本领,修炼成东风公司的技术型劳模;他带领攻关团队,先后实现了东风延锋发展史上的三次设计模式突破,助力企业科研竞争力、科技创新形象的不断升级……
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他还在执着于一件事——让“创新”星火燎原。
打造科技攻关的“群狼效应”
积小流,成江海;聚星火,可燎原。
邓桂欣深知,一个人迈出一大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整个团队共同前进一步。2016年,邓桂欣牵头主导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6年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瞄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的新课题,坚持“小改善”与“大创新”相结合,使工作室主攻目标与东风延锋科技攻关瓶颈一致,以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结合东风延锋重点业务,他积极开展“膝碰安全在内饰系统研究及运用”;根据东风延锋业务和生产“痛点”,确定了以汽车内饰设计技术创新为主要目标,在座舱系统设计、门护板内饰系统设计和CAE仿真等领域下功夫。凭借《仪表板膝碰安全研究》课题,他和团队取得了12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
在对年轻员工的培养方面,邓桂欣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背景和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先后为东风延锋培养出20多名优秀的青年设计人员,其中3人被评为“东风延锋技术专家”,2人被提拔为设计主管。
同时,工作室还积极吸纳车间技术能手和优秀青年员工,围绕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改善活动,定期开展交流并固化新的技能方法,在引导带动车间全体员工创新改善、提高全员技能水平上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通过工作室与工厂的结对子活动,创造经济效益60余万元。
如今,邓桂欣工作室已经培养出一支以青年科技人员为主、车间全员参与、年龄结构合理、科研人才和实验人才相结合的创新人才队伍,为推动东风延锋科技进步汇聚了重要有生力量。
今日事今日毕
“今日事要今日毕。”这是邓桂欣时常与年轻设计人员说的一句话,“从事设计开发工作,千万不能有拖延症,要守好每一个节点。”尤其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设计资源协调难度加大,设计开发过程更需严格把控。邓桂欣运用多年来丰富的设计经验,解析项目难点,精心制定详细精确的设计计划,在团队中严格执行“问题当日发生、当日解决”的工作模式,赢得了客户们的一致好评。
在一次项目设计开发中,客户要求东风延锋在前期选派人员驻点设计。但这样的方式对疫情防控、项目开发效率等带来了极大挑战。为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邓桂欣主动请缨、迎难而上,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设计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终于获得客户认可,确定在武汉本地进行全过程协同设计,该项目取得良好设计效果,仅此一项就节约设计成本超过100万元。
之后,邓桂欣和团队成员总结了该项目的经验,提炼出新的设计理念和管理办法,创新设计开发模式,为东风延锋竞争力升级提供助力。2021年,他带领团队克服项目数量多、设计人员不足等困难,累计完成了主要客户12个项目的阶段设计工作和22个项目的设计报价工作,累计完成设计工时约4万小时,按照客户要求高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让我们行动起来
从劳模工匠的故事里
感悟信念的力量
不断提升岗位技能 创新能力
用劳模精神
擦亮新时代奋斗者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