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有多重要?一辆汽车平均要搭载约1000枚芯片,纯电动汽车更是用“芯”大户。而国内汽车对芯片的进口率超过90%,自主供应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实现汽车芯片国产化,对于保障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推动汽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直面芯片“卡脖子”问题,如何实现中国“芯”的自我突破?东风积极行动,以“科技跃迁”打开创新事业的格局,在最为紧缺的功率芯片、控制类芯片等车规级芯片上齐发力。
2021年7月,东风与中国中车合作,两支“国家队”共同打造的智新半导体IGBT生产线,在东风旗下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量产,工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东风首次打破国外IGBT产业垄断,实现了对IGBT这一新能源汽车芯片的自主掌控。
这也是华中地区第一个功率半导体产业化基地,具备IGBT模块从设计制造到测试验证的全套能力。目前现有产线已实现日均产能1000只,年产能达到30万只。且“东风造”至少比进口芯片降低成本10%。
IGBT即汽车芯片家族中的“功率芯片”。如果将发动机比作燃油车的“心脏”,那么IGBT也处在电控系统这个“心脏”般的重要部位。IGBT直接控制车辆驱动系统的电能转换及电机变频,故而其性能将直接决定新能源整车的扭矩和输出功率。
东风自主生产的IGBT模块已经成功搭载在iD2项目电驱动总成上
在产品开发方面,东风以现有IGBT产线为基础,扩大模块产品型谱,涵盖行业主流电驱动功率等级。今年6月,东风自主生产的IGBT模块已经成功搭载在智新科技与岚图汽车协同研发的iD2项目电驱动总成上,集高集成化、高速化、高效化等众多优势,使iD2电驱总成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IGBT部分产品也已搭载到东风风神、岚图等车型,市场反响良好。预计2022年交付量会继续攀升。
智新科技已经成功研制出IGBT的升级产品——电压能力为1200伏的碳化硅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模块。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它可实现更低损耗、更高效率,并能承受更高温度和更高的电压。这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选择。
智新科技生产线
目前,智新科技正在全力打通IGBT二期产线的硬件屏障,继续提升技术自主可控水平。预计2023年二期产线将投入使用,一期产线也将进行升级改造。届时两期总产能可达120万只,满足“东方风起”计划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一百万辆销量的IGBT需求。
在汽车芯片领域,东风强化对外合作,打通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内循环系统,推动芯片制造产业链构建与升级。
2021年9月,东风公司与中国信科达成战略合作,启动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创新联合体”。双方发挥央企“链长”担当,以汽车MCU芯片(微控制单元)为合作重点,共建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推进车规级MCU芯片在武汉落地布局。
5月8日,由东风牵头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启动
今年5月,由东风公司牵头,9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成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在武汉正式启动成立。该创新联合体将通过东风百万辆级规模汽车芯片应用需求拉动,研发与应用汽车MCU和专用芯片,功能性赶超国际同类同期先进产品,打造全国领先、具备湖北特色的汽车芯片产业集群。
在汽车芯片自主可控的必争之路上,东风始终以“向前一步”的内生驱动力创新突破,应对行业变局,逐渐打破国外芯片技术垄断的局面,争当原创技术“策源地”。
(记者 王欣然 责任编辑 赵玉芳)